骨质疏松不容被忽视!
如何早期捕捉骨质疏松的隐匿信号呢?专家揭示了这一疾病的无声无息的特性,仅有少数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当你出现腰背疼痛、髋骨骨折、全身不明原因疼痛、频繁的抽筋、易骨折、驼背、身高变矮等症状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当感觉到背部逐渐弯曲、腰部灵活性减退、腿脚酸痛时,不要仅仅将其视为衰老的自然现象,骨质疏松可能是背后的隐形杀手。
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关键手段。通过定期检查,我们可以了解骨量的流失情况,预测骨折的风险,并评估治疗措施的成效。这一检测引起了广大患者足够的重视,有效降低了骨折发生率,提升了生活质量。
关于骨质疏松的认识,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缺钙就得了骨质疏松,补钙即可。实则不然,缺钙虽然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因素,但仅仅是一部分原因。单纯补钙并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真正需要的是维生素D。老年人皮肤变薄,内源性的维生素D来源减少,因此在补钙的同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
治疗骨质疏松的目标是降低骨折风险,这并非单靠补钙就能实现。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配合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才能有效维护骨骼健康。
专家指出,获取钙的途径多种多样,饮食是最佳来源。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钙的需求较高,必须确保营养充足。应注重膳食平衡,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黑芝麻、海产品和深绿色蔬菜等。年轻时多进行负重运动,如跑步、打球等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限酒,少喝咖啡和浓茶。
要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关键在于纠正骨代谢紊乱。人体甲状腺分泌的降钙素是钙代谢的调节激素,能纠正钙流失大于钙吸收的问题。降钙素不仅能增加骨钙含量,还能抑制破骨细胞对骨骼的破坏,从而提升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骨量丢失的加速期,建议定期检测骨密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降钙素,这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关键措施。
骨质疏松的治疗越早越好,且必须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进行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应该深入了解这一疾病,及时发现并干预,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