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性关节炎有何特征
在身体的深处,一场关于肠道与关节的隐秘战争正在上演。对于某些病人而言,肠道的症状或许在关节病变之前就已经悄然发生,或者两者同时展开攻击,就如同一个复杂的交响乐中,不同的乐器同时发出和谐的音符。也有部分病人的故事恰恰相反,他们的关节病变会在肠道病变前几年先行发生。
大约17%至20%的肠病性关节炎患者会经历周围性关节炎的困扰。这种关节炎的表现形态独特,它影响的关节数量不多,具有非对称性、一过性和游走性的特点。令人困惑的是,这些关节炎的症状会反复发作,时而消退,时而加剧。大关节和下肢关节更容易受到侵袭,这种现象远比小关节和上肢关节更为明显。与此腊肠指(趾)、肌腱端病也频繁出现,尤其是跟腱炎和跖底筋膜炎。
克罗恩病关节炎的患者则可能出现更为特殊的病症,如杵状指(手指呈鼓锤状)和骨膜炎。这些独特的病症犹如一部荒诞剧,让人无法忽视肠道与关节之间的神秘联系。
报道显示,大约20%的肠病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脊柱炎及骶髂关节炎的症状。这些炎症主要表现为腰背、胸、颈或臀部的疼痛,使腰和颈部的运动受限,扩胸度减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病变的病程与肠病的病程并不平行,仿佛各自在演绎一场独立的戏剧。即便肠病通过手术治疗得到控制,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的病程依然不受影响。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在这类患者中的阳性率高达50%-60%,似乎在暗示着更复杂的免疫机制。
炎性肠病患者的病症还不止于此,他们可能会出现结节性红斑、网状青斑、血栓性静脉炎和小腿溃疡等皮肤、黏膜、浆膜和眼部的病变。这些病症宛如一幅复杂的画卷,揭示了肠道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紧密联系。
肠病是肠病性关节炎的基础,治疗时应当以控制肠病为首要任务。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痛、怡美力、乐松、莫比可等,可以有效改善关节症状。这些药物对已有病变的肠道也可能产生副作用。柳氮磺毗啶则能同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周围性关节炎及脊柱炎,可谓一举两得。皮质激素虽然可以控制肠病并减轻周围关节炎的症状,但对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却无能为力。
理解这一切,是理解身体复杂性的开始。这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战斗,患者们需要耐心、勇气和希望,以便走过这段艰难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