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疾病的相关常识
关于骨折疾病及其护理的常识普及
说到骨折,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我们身边不乏有骨折疾病的患者,这也足以说明其普遍性及其带来的健康威胁。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骨折疾病患者的相关常识,希望这些信息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在面对一些特定情境,如交通事故现场,我们必须迅速将伤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进行初步处理。同样的,火灾和煤气中毒现场,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也需立即将伤者转移到适宜急救的地点。
对于骨折病人,尤其是颈、胸、腰部和脊椎骨折的患者,我们需要格外小心。在转移过程中,应使用毛巾或布条进行简易固定,并确保动作平稳,避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而对于脑中风的患者,我们绝对不能随意移动。如果他们倒在狭小的空间如厕所或浴缸里,我们应轻轻地将他们移至附近的可以开展急救的地方,保持其昏睡体位,注意保暖,并等待专业救援。
当我们进入灾害现场救援伤者时,不仅要迅速将伤者从危险环境中转移出来,还要在搬运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方法,既保障救护人员的安全,又避免给伤者带来更大的损伤。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搬运方法:
1. 背负法:当伤者无法自行行走,且只有一名救护人员时,可以使用此方法。对于失去意识的伤者,应采用交叉双臂紧握手腕的背负法,以减少行走时的摇晃对伤者造成的损伤。对于神志清醒的伤者,普通背负法即可,只需确保伤者手腕被抓紧,避免左右摇晃。
2. 抱持法:救护者一手托背,一手托大腿,将伤者抱起。若伤者有意识,可让其一手抱着救护者的颈部。
3. 拖拉法:在伤者较重,一人无法抱持时,可从后面抱住伤者将其拖出。也可用大毛巾将伤者包好,然后拉住毛巾角将伤者拉走。
4. 双人搬运法:两名救护者面对面站于伤者两侧,各自伸出一只手放于伤者大腿之下并握紧,另一只手交替搭在对方肩上,共同支持伤者的背部。另外一种是双人拉车法,一人抱头颈,一人抱腿,协同将伤者抬起运走。
5. 脊柱损伤搬运法:对于头颈部骨折、脊柱骨折等严重损伤的患者,需要多人协同并使用器械进行搬运。对于疑有脊柱骨折的伤者,应严格按照脊柱骨折处理,避免随意翻身、扭曲。搬运时,需使用硬木板、门板或黑板,不能覆盖柔软物品,以防增加受伤脊柱的弯曲,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了解这些关于骨折疾病及其护理的常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正确救助他人,也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照顾和关心身边的患者。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知识牢记在心,为健康护航。在救援行动中,至少三名熟练的救护人员协同作业,以平稳且协调的方式将伤者水平托起并整体移动至木板上。这是一场精心组织的舞蹈,每一步动作都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精确的执行。
搬运过程中,必须保持轻柔与和谐的动作,避免任何可能导致躯干扭转的动作。面对那些遭受颈椎损伤的伤者,他们更是小心翼翼,确保伤者的头部稳定,使其与躯干轴线保持一致,防止任何可能导致二次伤害的动作。当伤者安稳地躺在硬木板上后,救护人员会用衣裤内的沙土固定伤者的颈部和躯干部,确保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发生摆动。
特别对于那些脊柱脊髓受损的伤者,他们的温度感知和调节能力可能有所减弱。在寒冷的冬季,救护人员会利用热水袋为伤者热敷,同时用厚布包裹,确保温暖不会变成烫伤。炎热的夏季则相反,冰袋也要妥善包裹以防直接接触皮肤造成伤害。对于大腿骨折的伤者,救护人员会先以木板固定伤肢,再行搬运,以免骨折断端加重伤害。对于其他严重的损伤,也都会使用担架进行搬运,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伤者的痛苦。
在火灾现场的搬运则需要另一套策略。当救护人员在浓烟密布的环境中发现了被熏倒的伤者时,他们会迅速采取匍匐前进的方式接近伤者。这种方式能让救护人员和伤者在充满毒气的环境中尽可能少吸入有害气体。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有脊柱损伤的伤者。
至于搬运工具的制作,可以说是就地取材的智慧结晶。担架可以由大床单、粗绳、竹竿、木棒等简易材料制成。即使急救现场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救护者也可以利用衣物甚至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来制作担架。
在转运过程中,伤者的护理同样重要。当伤者因各种原因感到寒冷时,救护人员会迅速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恢复体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严格固定伤者和担架,防止任何可能的损害。在转运过程中,还会密切关注伤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抢救。对于特殊的伤口处理,如止血、防止咬伤等也有详细的应对策略。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们不仅能了解到骨折疾病的相关知识,更能感受到救护人员在救援过程中的专业与细心。他们在每一次的救援中都如同舞者一般,以精确的舞步和细致入微的关怀,为伤者带来希望与温暖。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发生类似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