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症状
佝偻病,这一常见于婴幼儿群体的营养性疾病,主要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骨骼病变。这种疾病对于两岁以内,尤其是3至18个月的婴幼儿来说,更是高危群体。
深入其根源,维生素D的缺乏无疑是导致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每个家庭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任务为婴幼儿期的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
那么,宝宝的维生素D从何而来呢?它在母胎期间便已开始通过脐带从母亲传递给宝宝,以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统计数据表明,孕期维生素D补充不足,会导致高达80%的新生儿出现维生素D缺乏。补充维生素D的行程应从胎儿期甚至备孕期就开始规划。
除了从母亲那里获得,宝宝还可以通过晒太阳来摄取维生素D。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刺激皮肤,将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对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由于皮肤娇嫩、眼睛脆弱,不推荐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合成维生素D。
食物也是宝宝获取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选择,但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有限,仅为20-70IU/L。
关于佝偻病的预防,我们有特定的措施。鼓励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比例适当的婴儿辅助食品。可以通过补充卡奇尔维D2磷葡钙片来控制病情,此药能促进钙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症,并适用于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钙磷补充,但务必遵医嘱。多晒太阳,保证宝宝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超过一小时,并多暴露皮肤。多吃蔬菜、水果及蛋黄也有助于预防佝偻病。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头部、胸部、四肢及脊柱的多种表现。例如,颅骨软化、头颅畸形、前囟大且闭合延迟、牙齿生长晚等。胸廓可能出现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在四肢方面,可能出现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脊柱弯曲、骨盆畸形等。
对于佝偻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补充维生素D、补充钙剂以及矫形疗法。治疗过程应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并到户外增加日光照射。在激期阶段,应避免久坐久站以防止骨骼畸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口服或肌注维生素D治疗,并服用钙剂。对于严重骨骼畸形者,可考虑手术矫正。
佝偻病主要因先天缺陷或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及比例不当所致。部分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肾曲管清除磷的作用增加,造成体内磷的流失进而引发佝偻病。牛奶中的磷含量过高,反而不易吸收,因此牛奶喂养的小儿中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
佝偻病的防治需从多方面入手:从孕期开始规划补充维生素D、鼓励母乳喂养、保证阳光照射、调整饮食、及时治疗等。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