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重塑骨健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深远影响与全面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走向严重的一个明确信号。骨强度降低,使得即使是轻微损伤,也可能引发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柱、胸腰段脊椎、肱骨近端以及桡骨远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使得骨折后内固定物及植入物的固定效果减弱,容易出现松动。骨折后的骨愈合过程也变得更为缓慢。这无疑增加了发生骨折的风险,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髋部骨折及椎体多发骨折,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均显著增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远不止于骨折本身。它还会导致身高变矮、驼背和疼痛,严重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外科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我们不应忽视对骨质疏松症的积极治疗。
对于疑似患有骨质疏松症或已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应进行常规的骨密度检测。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客观评价骨质疏松症及其程度,还有助于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在诊断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进行鉴别的疾病,如骨肿瘤、骨的转移瘤以及其他代谢性骨病导致的骨折。
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两个主要方面:骨折的外科治疗和抗骨质疏松治疗。外科治疗主要包括骨折复位、固定以及功能锻炼与机能康复,旨在预防并发症、提高康复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而抗骨质疏松治疗则旨在提高骨量、改善骨质量,并降低再骨折的风险。
在急性期,由于卧床制动导致的骨量加速丢失,我们需要采用抑制骨吸收制剂。而在康复期,除了抑制骨量丢失,我们还可以联合应用促进骨形成制剂,同时改善神经肌肉协调功能、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药物。钙剂、维生素D的补充,日光照射、户外活动以及功能锻炼都是重要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骨科医师在治疗骨折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识别骨质疏松症的意识,并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对于已发生脆性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是降低再次骨折风险的关键。
我们倡导全面的治疗策略,结合外科治疗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重塑骨健康,降低骨折风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