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与骨关节炎是好朋友
李女士膝关节疼痛的真相
时光匆匆,岁月不饶人。李女士,这位年过半百的女性,一直以其矫健的步伐和旺盛的精力示人,但最近两三个月,她的左膝却频繁向她传递着隐痛的信号。在随意尝试止痛药后,她的病情并未好转,反而呈现加重的趋势。心中的不安让她选择了家门口的小医院就诊。经过简单的问诊和体检,医生初步判断后为她拍摄了左膝关节的X线片子。放射科报告指出“左膝关节轻度退行性变,可见轻微骨赘增生”。临床医生据此诊断她左膝关节患上了“骨刺”,并为其开具了中成药。服药后,症状似乎有所缓解。
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李女士的右膝也开始疼痛,且似乎比左膝更为严重。这次,她选择了一家大型医院,并再次拍摄了右膝关节的X线片子。虽然放射科报告提到“右膝关节轻度退行性变”,但未提及“轻微骨赘增生”。李女士心中一阵欣喜,误以为右膝的状况较左膝要好。接诊医生却为她揭示了真相:她的左右两个膝关节所患的是同一种疾病骨关节炎,而非所谓的“骨刺”。而且,两个膝关节的病变程度几乎相同。
李女士对此感到困惑不解:一会儿是骨刺,一会儿又不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人类的骨骼与关节系统在30岁以后便开始逐渐老化。骨骼强度的降低和关节的退化是这一过程的必然结果。关节软骨面的磨损是这一老化的首要表现。在关节活动时,相邻的软骨面会相互摩擦,表面的软骨细胞逐渐被磨掉,而底层的软骨细胞则会不断增生以进行修复。
30岁之后,软骨的新陈代谢能力减弱,磨损的软骨表面无法获得及时的修复,导致软骨面逐渐损坏。当某处的软骨面完全磨损时,底层的硬质骨会暴露在炎性关节液中,引发疼痛。有时,由于各种外部刺激,关节滑膜会大量分泌关节液,导致关节急性肿胀和疼痛。长期受到关节内炎性因子和不正常应力的刺激,关节边缘的骨骼可能出现增生性反应,形成骨赘,即人们常说的“骨刺”。由此可见,“骨刺”只是疾病变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将其作为疾病诊断名称并不全面。
李女士遇到的两次诊断骨刺和骨关节炎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骨刺的叫法容易让患者产生误解,而社会上很多广告正是利用这一误解进行宣传。了解这种疾病的真实名称是“骨关节炎”,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受到误导。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错误地将“发炎”与“细菌感染”联系在一起,一看到“炎”字就使用抗生素,这是不科学的。骨关节炎的“炎症”是一种非细菌性炎症,与细菌感染无关。即使关节肿胀得再厉害,也很容易与关节感染区分开,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