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常见临床表现
骨折,这一身体创伤的展现方式因其部位与创伤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无论是轻微的骨折还是严重的骨折,及早进行有效的检查与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如若不及时治疗,骨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那么,骨折究竟存在哪些危害呢?
一、骨折的类型与移位机制
1. 距骨颈部及体部骨折:这种骨折常常由于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后,暴力沿胫骨向下,再由足前部强力背屈导致。其中距骨颈骨折较为常见。若足部强力内翻或外翻,还可能导致距骨发生骨折脱位。特别的是,距骨颈骨折后,因血液循环受阻,距骨体可能发生缺血性坏死。
2. 距骨后突骨折:这种骨折是由于足部强力跖屈时被胫骨后缘或跟骨结节上缘冲击所致。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骨折后的临床表现十分明显,包括踝部疼痛、肿胀、压痛以及功能障碍等,这些症状容易与单纯的踝关节扭伤相鉴别。跟骨及踝部骨折可能与距骨骨折同时发生,因此临床鉴别有时需要依赖X线检查才能确诊。其中,距骨后突骨折可能和经验较少的医生将距骨后的大小相似的副骨相混淆,所以应注意鉴别。
三、治疗与注意事项
距骨的结构特殊,除颈部有较多的韧带附着、血液循环稍好外,其他方向都是与邻骨相接的关节面,缺乏充分的血循供给。治疗时需特别注意准确复位和严格固定,否则可能发生骨无菌性坏死和不连接。
对于不同类型的骨折,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1. 对于无移位的骨折,采用石膏靴固定6-8周,期间尽量避免支持体重。
2. 有移位的骨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法复位和固定。如距骨头骨折多向背侧移位,复位后需用石膏靴固定6-8周。距骨体的骨折如有较大的分离,可能需要跟骨牵引3-4周后再进行手法复位和固定。但距骨体的粉碎或劈裂骨折上下关节软骨面多有损伤,愈合后可能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3. 距骨后突骨折如移位,可根据骨折片的大小选择切除或固定。
4. 对于闭合复位失败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开整复和螺丝钉内固定。但手术可能会破坏部分距骨血循,增加骨折片的坏死率。对于粉碎度较大的骨折,建议施行距骨摘除,并进行胫跟关节面的直接融合。
无论何种类型的骨折,及时治疗与正确护理都是关键。希望大家在遭遇骨折时能够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