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按摩 解决类风湿性关节炎
现代医学仍在本病的源头,普遍认为可能是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引起的自体免疫反应。内分泌和遗传也可能是其背后的推手。寒冷的侵袭和潮湿的环境,常常成为本病的。在中医学的视角中,此病属于“痹证”范畴。
其发病机制在于患儿体质虚弱,外界的风寒湿邪侵入,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受阻。如果风邪较盛,疼痛就会游走不定;寒气较强,则痛处固定;湿邪较重,则出现肿胀麻木。长期下来,可能会出现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上,本病大多起病缓慢。早期症状包括低热、全身肌肉酸软无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关节受累从最初的1~2个小关节开始,呈游走性,活动时疼痛,随后肿胀变硬,局部发热但不一定发红。其典型早期表现为晨僵。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能由小关节至大关节,由少数至多数,累及多个关节。晚期则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病变关节变形。
针对这一病症,按摩成为了一种缓解与治疗的手法。
按摩方法一中,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手掌顺时针揉摩其腹部2~5分钟。接着,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揉四肢部,重点是患病的肢体,并配合四肢关节的屈伸活动。以拇指指端按揉并弹拨足三里穴。患儿俯卧位,家长以全掌横擦其肩、背、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针对不同症状类型,按摩手法也有所区别。对于行痹型患者,除了基本手法外还需按揉曲池、合谷穴,拿风池,并以虚掌轻叩背部。痛痹型患者则需要两手掌相对用力横搓四肢,直擦背部脊柱,斜擦两胁,并拿肩井。着痹型患者则需要点揉肩井、合谷穴,以虚掌拍击脊柱两侧。热痹型患者则需要按揉大椎、曲池穴,并以虚掌自上而下拍击脊柱两侧。
按摩方法二主要是揉背和点穴。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掌根按揉脊柱两侧,反复操作5~8遍。然后,用拇指按揉大椎、肺俞、风池、风府、肩井、足三里穴各30秒至1分钟。
活动关节的灵动疗法
针对各个关节的病变程度和活动范围,我们采用了一套灵活的关节活动按摩方法。想象一下,你的肩关节在做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和旋转等动作,就像是在给关节做一次全面的体操。髋关节也在你的控制下,进行着屈伸和摇动手法,而膝关节则随着屈伸和引伸手法变得更为灵活。在此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温和而非暴力,让每一个动作都如同春风拂面,轻柔而和缓。
按摩秘笈第三式
让孩子仰卧,家长用拇指和四指相对用力,从肩部至腕部,轻轻拿揉孩子的上肢。被动地活动肩、肘、腕关节,让孩子的肢体得到全面的放松。接下来,点揉肩隅、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位,每个穴位半分钟,让孩子感受到穴位的深层舒适。
再让孩子坐或躺下,家长用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捻揉腕部及各掌指和指间关节。适度的摇动和摇法相结合,让孩子的每一个小关节都得到细致的照顾。以同样的方式拿揉下肢,从大腿至踝部,并配合髋、膝关节的屈伸、摇动和引伸等被动活动。然后点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等穴位,结束这一疗程。
生活调养小贴士
对于接受按摩的孩子来说,日常的生活调理同样重要。首先要注意保暖,饮食丰富营养,避免寒性食物。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孩子来说,早期治疗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在进行按摩时,手法一定要轻柔和缓,避免使用蛮力,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这套按摩方法不仅是一套治疗技术,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让我们用爱和耐心,为孩子的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