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中医是怎样治疗骨质增生的

骨科 2025-06-27 05:15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在骨骼健康方面,“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肝主藏血,主筋束骨利关节”。当肾精充足、肝血旺盛时,机体骨骼强健,外形及内部结构正常,能够抵抗一般的劳累和损伤。

如果肾精亏虚、肝血不足,就会导致发育异常,肌肉不坚,缺乏滋养,无法有效保护、充养,也不能约束骨骼,防止脱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节在反复活动中可能会受到损害,进而出现骨质增生等退变。这就是中医对于骨质增生原因的解释。

那么,针对骨质增生这一病症,中医如何分型呢?骨质增生又该如何治疗呢?

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一般将骨质增生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包括肝肾阴虚和气血虚弱型,实则包括风湿寒邪侵袭、痰湿内阻以及气滞血瘀型。

1. 痰湿阻滞:中年以后,肾气渐虚,气化无力,水湿停留成为痰饮。体虚容易招致风邪侵入,风痰相搏,阻塞颈部经络而导致发病。症状包括头项强痛、肩臂酸胀、肢体沉重等。治疗方法为燥湿化痰、理气通络,方药可选用指迷茯苓丸加味。

2. 气滞血瘀:由于外伤或劳损,导致椎体缘组织间隙出血形成瘀血,瘀血阻滞经络而发病。症状包括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处等。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方药可选用化瘀通痹汤加味。

3. 外邪痹阻:中年以后,肝肾不足、气血渐虚,风湿寒邪乘虚入侵,导致气血瘀滞、筋骨肌肉失养。症状包括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颈部僵硬等。治疗方法为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方药可选用蠲痹汤加减。

4. 肝肾亏虚:肾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体弱时,肝肾精血日渐亏少,筋骨失去滋荣而致骨质增生。

每一类型的病症都有其独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骨质增生的患者来说,了解这些分型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肝肾功能,也是预防骨质增生的关键。【症见阐述】

有人肩颈不舒,仿佛承载着沉重的负担,头脑胀痛,宛如波澜壮阔的波涛在脑海中不断翻涌。眩晕袭来,使人无法转侧,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身体的神疲乏力,像是被无形的疲惫所笼罩,健忘少寐,腰膝酸软,仿佛岁月留下的痕迹。舌体瘦削,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象细如琴弦,这是身体在呼唤着平衡与调理。

【治疗策略】

针对此症状,应以益精补肾,滋阴熄风为主。只有肾精充盈,才能滋养身体之阴,平息内风,缓解肩颈不舒、头脑胀痛等症状。

【药方呈现】

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0g。这些药材共同熬制的药剂,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再配合生白芍12g,生石决明15g,当归9g,炙甘草9g,黄精24g,能够滋阴熄风,调和身体之阴阳,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再观另一种情况气血虚弱。

【症状描绘】

年老体弱,气血衰少。气虚则肌肤腠理不密,外界的风湿寒邪便乘虚侵袭。经脉闭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虚则筋骨失去濡养,引发头项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伴随着少寐多梦,自汗盗汗,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面色无华。尤其是女性患者,每于经期后症状加重,或经期紊乱。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策略】

针对气血虚弱的症状,应以益气养血,通络行痹为主。通过调理气血,使身体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药方呈现】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鸡血藤15g。生姜6g,大枣4枚。此药方以黄芪、桂枝为主药,补气通络;辅以赤白芍、鹿角粉等,增强药效,达到益气养血、通络行痹的效果。

在生活的琐碎中,我们的身体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理解身体的语言,并施以恰当的调理方法,就能让身体重回健康的状态。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