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颈椎病都有哪些特点

骨科 2025-06-27 05:05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颈椎疾病:现代生活的隐形挑战与深层

颈椎疾病已成为众多现代人面临的健康隐患。这种疾病的主要表现为头无法正常低头,颈椎后方的骨头感到疼痛。尤其对于长期坐在办公室、频繁使用电脑的白领人士,颈椎病更是如影随形。那么,颈椎疾病究竟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颈椎的第一节特点

第一颈椎,又称为寰椎,其独特之处在于没有椎体和棘突。它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较短,其后内面有关节面与第二颈椎的齿状突形成寰齿关节。后弓较长,其上方有结节而无棘突。侧块上方有椭圆形凹陷的关节面,与枕骨髁构成寰枕关节。

二、颈椎的第二节特点

第二颈椎,也被称为枢椎,与一般的颈椎相似,但上方有齿状的隆突。齿突前方有一关节面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上关节面位于椎体和椎根连结处上方的粗大骨块上,与寰椎的下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

三、颈椎的第三节特点

第三节颈椎的棘突很长,伸向后方,其余结构与普通颈椎无异。由于其棘突很长,末端呈结节状隆起于皮下,被称为隆椎。随着颈部的转动,隆椎也会转动,是临床上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我们低头时能看到和摸到的颈部最高突起的部位,就是第七颈椎的特征。

四、颈椎的连接方式

颈椎的连接主要有三种方式:首先是椎间盘,它是椎体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其次是颈椎的椎间关节,包括普通颈椎的关节突关节;最后是颈椎的韧带,对颈椎的固定和限制运动有重要作用。

五、颈椎间盘的特点

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之间为寰枢关节,无椎间盘。从第二颈椎至第一胸椎共有六个椎间盘。每个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透明软骨板组成。不论外力从哪个方向来,其体积均不变,压力则平均分配到各个方面。

六、颈椎的活动范围

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颈椎需要有较大而敏锐的可动性。颈椎的活动范围要比胸椎和腰椎大得多,包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以及环转运动。这些运动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情况。

颈椎疾病是现代人面临的健康挑战之一。深入了解颈椎的结构与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轻颈椎的压力,预防颈椎疾病的发生。在医学领域中,关节活动范围被专业地称为关节活动度。测量这一关键指标时,我们通常使用一种被称为量角器的工具。当进行颈部测量时,要求患者颈部自然伸直,下颔内收。

关于颈椎的活动度,我们有一些具体的数值。正常情况下,颈椎的前屈和后伸,也就是俗称的低头和仰头,其活动范围分别为45°。这种屈伸运动主要是由第二至第七颈椎完成的,上下椎体的椎间关节进行前后滑动。这种滑动并不是无限制的,过度的前屈受到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和颈后肌群的限制,过度的后伸则受到前纵韧带和颈前肌群的约束。左右侧屈和旋转活动也有各自的限制,分别为45°和75°。这些活动主要由颈椎的中段完成。环转运动则是上述所有活动的连贯完成。

接下来,我们来一下颈椎的生理弯曲。为了适应人体的生理需求,脊柱的各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弯曲弧度,这被称为生理曲度。在颈椎的侧位X光片上,我们可以看到颈椎呈轻度前凸。这种前凸是由颈4、颈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的,使颈椎中段呈现向前凸出的弧度。

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的方法十分具体。从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连接到每一个椎体后缘,形成一条弧线。然后,从齿状突后上缘至第七颈椎椎体后下缘作一条直线。弧线的最高点至直线的最大距离就是颈椎生理曲度的数值。这个数值应该在12(±5)mm的范围内。

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赋予颈椎额外的弹性,能够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如果长时间坐姿、睡姿不良,或者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颈椎的前凸可能会逐渐消失,甚至变成反张弯曲,成为颈椎病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除了上述的内容,颈椎骨的血液供应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点。椎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椎间动脉,它们发自椎动脉,沿着脊神经的腹(前)侧进入椎管。这些动脉在椎间孔内分为三个主要分支,为椎骨、韧带、硬膜和其他组织提供血液。还有椎静脉丛,它们收集椎骨和脊髓的静脉血,然后汇入椎间静脉,再流入椎静脉。

在对颈椎病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应当对症治疗。正确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情的轻重,因此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拍片检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理解颈椎病的特点和治疗方式对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至关重要。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