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了吗?
更年期后的女性,面临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的挑战。随着这一生理变化,原本用于维持骨骼强健的钙质似乎变得不再听话,无法被骨骼细胞有效吸收,反而从血液中悄然流失。这使得原本坚实的骨骼变得脆弱、多孔,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断裂。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或是年龄的老化,都在无声无息中加剧了这一过程,让原本健康的骨骼逐渐走向脆弱。
那么,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呢?很多时候,它像一个沉默的杀手,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的症状。即使偶尔出现腰背疼痛,也往往被人们误认为是腰肌劳损或骨质增生等疾病,直到发生骨折才被察觉。随着骨量的逐渐流失,脊椎逐渐被压缩,身高变矮、驼背加重,原本的体态也在悄然发生改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常常是人们发现这一病症的首发症状,也是就医的主要原因。这种骨折常常发生在跌倒后,涉及的部位包括髋骨和腕骨等。
关于骨质疏松症,存在许多常见的误区。例如,有人认为喝骨头汤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并不确定,而且汤里的大量脂肪还可能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其他影响。单纯补钙是否就能治疗骨质疏松也是一个误区。现有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并不能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很多老年人认为治疗骨质疏松已经为时已晚,但事实上,人的一生中骨组织都在不断新陈代谢,无论何时开始治疗,都有助于改善状况。
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初期感觉不明显,等到疼痛加剧、明显驼背时,病情往往已经非常严重。老年人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尽早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不应仅靠自我感觉来判断健康状况。而且,骨质疏松症并非小病,一旦发生骨折,就需要长期卧床治疗,严重影响生活。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不应自行滥用药物,而应及早接受正规、综合治疗。预防骨折也需要注意动静结合,缺乏运动会导致骨量丢失,容易跌倒致骨折。骨骼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全身骨骼的健康状况并未得到改善,手术后仍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疾病。更年期后的女性尤其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这一疾病,才能拥有健康坚实的骨骼,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