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折要怎么治疗
骨质疏松骨折,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群体中的骨折类型,其多发部位为脊柱椎体、髋部以及腕部。每一个部位因其独特的功能与结构,其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
我们聚焦于脊柱椎体骨折。这是骨质疏松患者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其特点在于,即使是轻微的外力作用或是自发性地,也可能导致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多数情况下,这种骨折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椎体的压缩,患者常常感受到腰背部疼痛。在拍片检查时,我们会发现椎体存在凹陷性或楔形骨折。这种骨折好发于胸腰段,特别是胸椎部分,甚至可能导致驼背畸形。
对于脊柱椎体骨折的治疗,椎体成型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经皮椎体成型术就是在脆性骨折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这种方法不仅能较好地缓解骨痛,增加椎体强度,还能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尽管操作过程中存在骨水泥外溢的可能性,但其创伤小、手术风险较低,仍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的优选之一。
除了椎体成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也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一种方法。这种手术创伤较大,对于重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其固定强度可能较差。对于体弱多病的高龄患者来说,这种手术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如果确实需要采用,建议选择钛类内固定材料,因为术后不影响核磁共振检查。
再来说说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这两种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为严重、处理难度最大的损伤之一。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及骨质疏松程度、身体状况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空心钉内固定术是治疗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如GardenⅠ、Ⅱ型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不输血、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手术时,患者平卧位,患肢经过牵引达到一定张力后内收内旋。在C臂机的正侧位确认位置良好后,于股骨头颈内平行打入三枚空心螺钉(最好是钛钉)。尽管对于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如GardenⅢ、Ⅳ型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可能不是首选,但如果患者体弱多病无法承受更大的手术,该手术仍是可考虑的选择。此时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早日翻身、坐起,减少卧床带来的并发症,让患者能尽早外出晒太阳。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无论是椎体成型术还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或是空心钉内固定术,都需要医生的专业技术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共同对抗这一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