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趁“早”防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常常忽视一些隐藏在岁月背后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对于中老年女性来说,有一种骨骼系统疾病,它悄然无声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那就是骨质疏松。这是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好消息是,它是可防可治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提高警觉,及早预防,密切监测,特别对于高危人群,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骨质疏松,这种看似隐蔽的疾病,常常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治疗时才会被发现。专家告诉我们,早期骨钙的减少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当骨钙丢失较多时,就会出现腰酸背痛等症状。大多数中老年人会认为这是衰老的正常现象,从而忽视了这些迹象。直到身高缩短、驼背甚至发生骨折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为主,占疼痛者的70%至80%。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骨骼也在悄然变化。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体变矮等现象在老年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一般情况下,成人40岁以后,每增长10岁,身高就会下降1cm。老年期(60岁以后)身长平均缩短3cm至5cm,这大多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
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即使是轻微的碰撞也可能导致骨折。而且,骨折后难以愈合,以腰椎和股骨骨折最为常见。很多人认为骨折是由于摔伤造成的,但事实上,跌倒只是诱因,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骨质疏松。在我国,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生率高达6.3%至24.4%,尤其是高龄女性老人更为常见。
虽然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但其病根子却是在年轻时落下的。现在有些年轻女孩为了爱美而节食减肥,上班族缺乏锻炼,整日待在电脑前不愿出去晒太阳。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容易引发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预防一定要趁早。
要想拥有健康的骨骼,我们需要从年轻时开始努力。在30岁以前,“存”些骨量,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的含量,防止骨质的分解,促进其合成。这有助于缓解或减轻因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及不适感。对于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人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膳食、合理营养、适度运动、常晒太阳同样重要,而且是药物无法替代的。在饮食方面,我们要多摄入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海带、芝麻酱、鱼类、虾类、深色蔬菜等。适当的室外运动如慢跑、步行、打太极拳、爬山、跳绳、打球等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骨骼健康,拥抱生活,享受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