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骨质疏松患者剧增的信号

骨科 2025-06-27 03:13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人口老龄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愈发显著,特别是在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据相关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而在年龄结构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96%。

骨质疏松,这一常见疾病,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尤为高。据专家估计,女性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50%,而男性为20%。在全球范围内,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位列世界常见病症的第七位。

人们的骨量变化在生命周期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30至35岁左右,人们会达到一生中骨量的最高点,即峰值骨量。此后,骨量会逐年缓慢下降。老年人的骨量状况,实际上取决于年轻时的峰值骨量以及此后的骨丢失率。在男性中,中年后的每年骨丢失率大约为1%。而在女性绝经后的5至10年内,由于性激素的不足,每年的骨丢失率会迅速上升至2%至4%。

骨质疏松带来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这种疼痛常常是全身性的,尤以腰背痛最为常见。这是因为骨转换过快,骨吸收过程中伴随着骨小梁的破坏和断裂,从而引起疼痛。而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风险也大大增加,骨折带来的痛苦甚至可能缩短寿命。其中,髋部骨折尤为严重。如果不进行手术,长期卧床的髋部骨折患者可能会面临褥疮、肺炎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状,这些问题使得康复更为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对于那些存在长期慢性腰背疼痛、有非暴力骨折病史、饮食习惯不良、体型瘦小、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绝经前卵巢切除、户外活动过少或长期卧床等情形的人,应提高警惕并及早进行骨密度检测。

为了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维持骨的健康,延缓和减少骨量流失,需要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的运动和户外日光照射。在食品中,牛奶、酸奶及其他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芝麻酱、海带和虾米等都是高钙食品;禽蛋、肝和鱼肝油等则是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

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药物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雌激素替代疗法能够减少骨丢失、增加骨密度,降低绝经后妇女发生骨折的风险。降钙素能抑制骨吸收,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严重骨痛有显著效果。而阿仑磷酸钠等双磷酸盐类药物也能减少骨丢失、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对老年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显著。

骨质疏松已成为社会尤其是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了解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采取预防措施,对于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