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的早期警钟
佝偻病,一个看似复杂的疾病名称,其实质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软骨病”。这一病症在婴幼儿群体中尤为常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营养性疾病。尽管其主要影响骨骼,但在疾病早期,往往骨骼并无明显变化。那么,如何捕捉那些细微的、早期的信号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一、多汗
佝偻病引发的多汗具有特定性。并非所有多汗都是缺钙的表现,白天正常活动或吃奶时的多汗是正常现象。但夜间,特别是熟睡后的多汗,却是典型的佝偻病症状。这种汗液刺激会导致宝宝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也就是后脑勺那一圈光秃的地方。
二、夜惊
佝偻病患儿在夜间可能会出现突然惊醒、尖叫等异常表现。若白天或清醒状态下的烦躁不安,则可能与佝偻病无关。病情较轻的患儿可能只是表现出夜间睡不熟,翻来覆去、哼哼唧唧。
三、头部变化
1. 颅骨软化:这是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常见于3-6个月的婴儿。
2. 头颅畸形:如“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3. 前囟门异常:囟门大且闭合延迟,可能持续到2-3岁才闭合。
4. 出牙晚:有些孩子可能一岁才开始出牙,甚至三岁才长齐。严重者牙齿排列紊乱,釉质发育不良。
四、脊柱弯曲:可能出现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骨盆畸形(如髋外翻)。女性患儿在成年后可能因骨盆畸形而导致难产。
五、胸部变化:包括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以及肋缘外翻等。
六、下肢变化:可能出现“O形”腿(膝内翻)、“X形”腿(膝外翻)等,并导致走路不稳或经常跌跤。严重佝偻病患儿如不注意,还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那么,如何防治佝偻病呢?
佝偻病的根源在于维生素D和钙的不足。钙是骨骼生长的基础成分,而维生素D则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确保它们正常沉积在骨骼生长部位。防治佝偻病的关键在于补充这些营养素。
一旦患上佝偻病,应及时治疗。除了通过食物补充营养外,还可以服用卡奇尔维D2磷葡钙片之类的补充剂。母亲在孕期也应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尽可能让孩子吃母奶。晒太阳被认为是预防佝偻病的良好方法。但需注意,夏天应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的阳光则不能隔着玻璃晒,以免影响紫外线的吸收。在必要时,及时添加维生素D、合理补充钙剂和鱼肝油。大多数佝偻病是可以治愈的,除非是一些特殊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