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骨质疏松会出现什么症状
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生的黄金岁月悄然逝去,骨质疏松这个“无声杀手”却在悄然侵袭着40岁之后的人群。特别是步入60岁的老年人行列,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更是高达惊人的六十岁以上比例。骨质疏松症,尤其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可避免的生理退行性病变。它主要袭击两类人群,一类是绝经不久的妇女,另一类则是迈入晚年的老者。
当生命的脚步步入晚年,很多老年人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逐渐“缩小”,驼背现象的出现便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之一。随着骨质疏松的逐渐加重,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了我们常见的驼背形态。而更为严重的是,当驼背现象显著时,膝关节也会受到显著影响产生挛曲。除此之外,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压缩,甚至会导致身高平均缩短3至6厘米。而驼背对老年人的呼吸功能也可能产生影响,因驼背导致的胸廓畸形使肺活量减少,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肺气肿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虽然骨折是老年生活的常见挑战,但它却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因为意外导致的骨折案例屡见不鲜,这类患者每年在医院数以百计,其中需要手术的比例超过一半。驼背的老年人在生活中需要格外小心,因为骨折的诱因并不只是摔跤那么简单。在生活中,一个急刹车,甚至车轱辘的剧烈颠簸,这种突然的身体震荡都有可能让老年人的腰椎发生骨折。
老年骨折的严重性常常被忽视。一旦发生髋部股骨骨折,老人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如果选择保守治疗,至少两个月才能下床,完全恢复至少需要四个月。患者往往伴有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在这漫长的卧床期间,各种并发症可能会逐渐侵蚀患者的生命力和生存意志。除此之外,髋部股骨骨折导致的久卧病床,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都可能毁坏患者脆弱的呼吸道,引发肺部感染。卧床解决大小便的卫生问题也容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卧床过久导致的褥疮和继发性感染对老年患者来说也是巨大的隐患。
对于步入晚年的老年人来说,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至关重要。除了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避免摔倒和突发震荡外,还应该注重营养摄入,尤其是钙质的补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骨质疏松,是保护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