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折留下后遗症
骨折后遗症的表现丰富多样,从关节僵硬、挛缩、肌肉萎缩,到活动严重受限、疼痛、肿胀等,这些症状都是关节功能不同程度丧失的体现。甚至对于下肢或脊柱骨折的患者,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肺炎、尿路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可能伴发严重的心理障碍。如何预防这些后遗症呢?
一、避免盲目补充钙质。尽管许多人认为骨折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愈合,但科学研究却表明,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直接促进断骨的愈合。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过量摄入钙质甚至可能引起血钙增高,同时伴随血磷降低。实际上,只要按照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有效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从而加速断骨的愈合。
二、不要过度食用肉骨头。一些人误以为多吃肉骨头能使骨折早期愈合,但这其实是个误区。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对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反而会推迟骨折愈合的时间。因为骨的再生主要依靠骨膜和的作用,而它们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肉骨头中主要含有磷和钙,过量摄入会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从而阻碍骨折的早期愈合。
三、忌偏食。骨折后的机体本身有抵抗修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原料就是各种营养素。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的摄入。
除此之外,骨折康复期间还有其他的禁忌:
四、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需要注意多饮水。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的病人,由于行动不便可能会减少饮水,以减小小便次数。这容易引起大便秘结、小便潴留,甚至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等问题。
五、忌过量食用白糖。大量摄取白糖会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产生代谢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时,身体就会调用钙、镁、钠等离子进行中和,导致钙的大量消耗,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过多的白糖还会减少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影响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从而影响功能的恢复。
对于骨折病人来说,科学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在康复过程中,遵循医嘱,注意营养的摄入和身体的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骨折的愈合,避免后遗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