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脚崴了和骨折的区别是什么啊?

骨科 2025-06-27 02:13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崴脚,这一在生活中频繁遭遇的不幸,被医学称为“足踝扭伤”。当我们的足踝被外力超出其最大活动范围时,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乃至关节囊都可能受到拉扯撕裂。这种痛苦的经历常常伴随着肿胀和跛行,让人痛苦不堪。

由于人们的正常踝关节内翻角度远大于外翻角度,因此崴脚时通常是脚向内扭翻,导致外踝部受伤。面对这一突发状况,许多人会先使劲揉搓痛处,接着用热水泡脚,试图活血消肿。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妥当。

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与渗出的组织液混合后,会形成血肿。这一过程需要在大约24小时后才能修复,停止出血和渗液。如果在受伤后立即进行揉搓、热敷、洗烫或强迫活动,可能会加速部分瘀血的揉散,从而加重出血和渗液,甚至可能导致更大的血肿。人们常说的“存住筋”,实际上是损伤后软组织发生粘连,影响了功能活动。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损伤的中后期。受伤后几天内的活动受限,大多是因为疼痛导致的,而非粘连。

那么,崴脚后应如何正确处理呢?

要分辨伤势的轻重。轻度崴脚可能只是软组织的损伤,而严重的则可能导致外踝或第五跖骨基底骨折,甚至可能是内、外踝的双踝骨折或三踝骨折。轻者可自行处理,重者则应及时就医。准确判断伤势的轻重至关重要。

如果活动足踝时疼痛不是特别剧烈,还可以勉强持重站立和走路,并且疼的地方是筋肉而非骨头,那么很可能是扭伤,可以自行处理。反之,如果活动足踝时感觉剧痛,无法持重站立和挪步,或者扭伤时听到关节发出声音,伤后迅速出现肿胀,尤其是压痛点在外踝或外脚面中间高突的骨头上,那么很可能是重伤,应立即就医。

要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虽都是物理疗法,但作用却截然不同。在破裂的血管仍然出血时,应使用冷敷以控制伤势发展;待出血停止后,方可使用热敷以消散瘀血。

还要适当活动。在肿胀和疼痛不断加重的时期,应避免支撑体重站立或走动,最好抬高患肢并限制活动。待病情稳定后,可抬高患肢进行足踝部的主动活动,但禁做可能引起剧痛的动作。等到肿胀和疼痛逐渐减轻后,再开始下地行走,时间宜先短后长。

要正确按揉。出血停止前,持续按压血肿处为宜,用手掌大鱼际施加适当压力在局部,每次按压2-3分钟后再缓缓松开,如此重复多次。出血停止后,改用揉法,施加一定压力并揉动,方向以肿胀明显处为中心,离心性地向周围各个方向按揉。

要合理用药。在出血停止前,不宜使用活血药物,可使用“好得快”等喷洒伤处。出血停止后,可外敷五虎丹等药物。后期可用中草药熏洗。若无中成药在手边,可用炒黄的面粉加米醋调和敷在患处,或用花椒、盐煮水熏洗,效果亦佳。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