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及防治
随着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数量的不断攀升,骨质疏松症的常识普及和药物医治问题逐渐受到医生们的重视。今天,我将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详细阐述一下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预防的相关问题。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所引起的脆性骨折已成为老年人最主要骨折原因。除了骨骼本身的退化因素,老年人的视力、听觉等感觉器官功能衰退以及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功能的退化,使得他们跌倒和外伤的几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骨折在老年人群体中更容易发生。值得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症这种隐匿性病变,其骨痛症状的出现并不足60%,并且常常与退化性骨关节炎的疼痛混淆,因此容易被忽视。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机制
在正常的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祖细胞在局部血液供应与生理应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由静止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这些细胞通过分裂转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功能活跃,合成并分泌骨的有机基质,参与类骨质的矿化。与此破骨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在正常情况下,骨形成是大于骨吸收的。
三、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忽视问题
尽管大多数骨科医生认为对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但仍有一部分医生忽视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专家认为,对于低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强烈提示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症状,且未来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较高。文献指出,在60至74岁的老年人群体中,若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其未来再发骨折的风险度将增加1.5至9.5倍。一旦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骨科专家的治疗,以期尽快康复。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与预防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加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普及,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对于患者而言,除了接受骨科专家的治疗外,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的体重等,以降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医生们也应该更加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