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击出性骨折是什么?症状有哪些?

骨科 2025-06-27 01:16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击出性骨折,也称眶底爆折,是一种眼部损伤疾病。早在多年前的医学研究中,Lang首次报道了这种由于眶底骨折引起的眼球陷没和复视的病例。此后,King在1944年再次报道,Smith则在1957年正式命名了击出性骨折。

当眼部遭受钝器击伤时,眼球会突然向后移位,导致眶内压力剧增。这种压力作用于眶下壁或内壁的薄弱处,引发暴烈性骨折。骨折片和眶内的脂肪、肌肉等组织陷入上颌窦或筛窦,并可能伴随血肿。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睑皮下淤血、气肿等症状,眶下神经分布区域也可能出现麻木感。眼球运动受限,并可能出现复视等现象。

关于其病因病理,有以下两种主要学说:

1. 眶内压骤增学说:眼前部受到钝器撞击时,眶内组织向眶尖部挤压,眼内压急剧上升。这种压力传导至眶壁,导致眶壁薄弱处发生骨折。Cramer等根据外伤的轻重,将眶底骨折的伤情分为多种类型。

2. 眶壁屈曲学说:此学说认为,作用于眶缘的外力先使整个眶壁发生一过性变形屈曲,然后造成骨折。影象诊断和眶内壁型骨折支持这种学说。

在病理改变方面,眼底从内向外是向下倾斜的,眶底最低处位于其前外部。眶底主要由上颌骨眶板和颧骨眶面组成,此处骨壁较薄,是发生骨折的常见之处。眼下直肌和下斜肌是受影响的主要部位。

在临床表现上,局部症状包括眼睑肿胀、皮下瘀血、结膜下出血、皮下气肿及眶内气肿等。而复视则是由于眼下直肌嵌顿于骨折缝隙所致,常在急性反应消退后出现。

深探眼部之谜:眶底骨折的多元表现与诊断

当眼球出现下移,原来是眶内的软组织坠落至上颌窦内,眼前水平一线拉直,即可明显看出伤侧瞳孔较健侧低垂。这,便是眶底骨折的初步显现。

早期,由于眶内水肿和出血,可能仅表现为眼球突出。数日后,随着反应的消退,眼球陷没的症状才会逐渐显现。这主要是因为眶腔的增大和眶内脂肪的疝入上颌窦。眶内脂肪的感染坏死、球后的粘连以及眼外肌的瘢痕缩短等晚期病变也有着重要关系。

眼球运动受限,常常是眼球垂直轴运动受限,其发生机理尚未有明确结论。有的学者认为,这可能是下直肌被嵌顿在骨折部位所致。而Koonreef根据解剖学研究认为,眼外肌周围的结缔组织出血和肿胀,导致了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眼球运动障碍。通过CT扫描分析,Hammerschlag发现下直肌运动受限可能是因为眶内容物脱出,牵引肌肉使之扭曲。

眶下神经分布区的麻木,源于眶下神经的损伤。这个症状的范围包括下睑、颊部、处翼和上唇。这种症状并非击出性骨折所特有,也可见于眶下缘骨折。大约半数患者的麻木症状在一年内会自然消退。

视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20%-30%。其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角膜外伤、虹膜破裂脱离、晶体脱位或半脱位、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管骨折以及眼球穿透伤等。其中,角膜白斑、青光眼、白内障等是晚期可能引发的病症。对于视力障碍,必须及时检查、作出诊断并尽快处理。

诊断鉴别方面,可以通过检查眼球上转运动、眶缘触诊、观察眶下神经分布区是否麻木、进行下直肌牵引试验以及X线片和眶部CT扫描等方法进行诊断。其中,X线片能够发现上颌窦顶部的不正常软组织影、眶内组织脱入上颌窦顶部等现象;而眶部CT扫描则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状态和眶内容物脱出程度,为伤情综合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眶底骨折是一种复杂且需要细致诊断的病症。深入了解其多元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诊断和处理这一眼部问题。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