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骨折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病人肘腕关节的活动已然恢复如常。仅仅几个星期,骨折就已愈合,肢体功能也逐步得到了恢复。这一切得益于一种简单而高效的疗法,它解决了过去复杂难题的困扰,充分展示了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独特优势。无论是前臂骨折还是其他类型的骨折,这一疗法都展现出了其广泛适用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从最初的基础应用,逐步发展,不断壮大。其应用范围从简单到复杂,涉及从骨干到关节,从四肢到躯干,从新鲜骨折到陈旧性骨折,从闭合性骨折到开放性骨折。在实践过程中,中医们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骨折整复手法。这八种手法包括: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端挤提按、摇摆触碰、按摩推拿,以及夹挤分骨、折顶回旋等。这些手法灵活多样,可以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进行精准治疗,即使隔着皮肉,也能将错位的骨折精准对位。
尽管这些手法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技术要求极高,需要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中国传统中医几千年来依靠手法整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这些高度概括的科学理论仍然值得我们遵循。在治疗骨折时,有些骨折需要解剖对位,有些则需要功能对位。为了实现解剖整复和坚强固定的目的,一些西医学者采用了手术切开整复和金属内固定的方法。
手术对骨折患者而言无疑是二次伤害。它将闭合性骨折变为开放性骨折,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加重了组织损伤,甚至可能导致骨折愈合能力降低,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率反而增高。从中医整复前臂骨折中我们受到启发,认识到前臂的特殊本质在于其旋转功能。在解决旋转畸形后,其他畸形往往能迎刃而解。
在整复过程中,“分骨手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从骨折部的掌背侧用力“分骨”,可以使移位骨折的远近段旋转到中立位。在固定过程中,“分骨垫”继续发挥“分骨”作用,有效控制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旋转活动,确保骨折在整复后的位置直至愈合。这种移位骨折小夹板局部固定的方法,结合病人自觉的功能锻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它不是中医与西医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两者的精华部分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升和发展。其优点包括骨折愈合快、治疗时间短、病人痛苦少、医疗费用低、功能恢复好以及合并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等。
肢体作为人体的运动器官,以关节为枢纽,以骨骼为支架,以肌肉收缩为动力进行运动。当肢体因强大暴力或肌肉强烈收缩导致骨折时,骨骼的支架作用丧失,病人痛苦不堪。而治疗骨折的关键在于进行整复,重新对好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对位得越好,支架越稳定,病人就能越早活动,骨折也能迅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