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状保健最关键
骨质疏松症,一个常常被我们忽视的骨骼健康问题,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除了特发性外,还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被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是高转换型,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雌性激素的缺乏。而II型,即老年性骨质疏松,则是低转换型,随着岁月的流逝,骨骼逐渐老化。
骨质疏松并非简单的骨骼问题,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病因。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出现缺陷,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失衡,从而使骨密度逐渐降低,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家里的照明要充足,楼梯要安装扶手,浴室和厨房地面要防滑且保持干燥,避免跌倒导致的骨折。在改变姿势和动作时,要小心谨慎,不要让腰部承受过多的负担。双脚交替使用,避免提取重物或弯腰。
二、减少钙质的流失。40岁以后,我们的钙质只会减少不会增加,我们能做的就是减缓其流失的速度。应多摄取维生素D,以增加血液中的钙浓度。如果没有适度补充,钙质可能会从肾脏或尿液中排出,无法被人体吸收。
三、保持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4次,每次1小时的运动,并适当晒太阳。运动可以增加骨头的血液流量,有利于钙质的吸收。
四、戒除不良习惯。如少喝咖啡或喝时加入脱脂奶粉以增加钙量,避免长期酗酒、抽烟和熬夜。
五、均衡饮食也很重要。多摄取高钙食物,并补充钙片,为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
六、对于高危险群,如停经后的女性、内分泌异常、长期服用药物或做过卵巢切除手术的患者,必须依照医师的指示服用相关药物。
七、药物治疗是抗骨质疏松的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钙片、活化的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石。
八、定期检查骨密度,为防治提供参考。
骨质疏松需要我们全方位地进行防治。从日常生活习惯到饮食习惯,再到规律的运动和药物治疗,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特别是高危人群,更要加倍注意,定期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保护我们的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