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怎么样护理
儿童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病,尤其是在孩子们游戏玩耍时,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让我们一起儿童骨折后的护理要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骨折知识。
病情观察是首要任务。在进行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后的两周内,家长们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肢体情况。注意观察肢体远端的皮肤颜色是否红润,特别是要注意指甲的颜色、皮肤的温度和感觉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如肢体肿胀明显、颜色发紫或苍白,或者孩子感觉疼痛麻木,应立即就医。医生会对伤口进行重新评估和处理,必要时重新固定。
外固定调整也不能忽视。小夹板固定患处时,要注意防止其折断、松动、脱落和潮湿。可以在休息时使用枕头或毛巾垫高骨折的肢体,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随着肿胀的消退,石膏或夹板可能会松动,这时要及时就医重新固定,以免骨折移位。由于儿童骨折多为不完全骨折,骨折端的生长速度较快,因此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外固定。
第三,保证孩子休息和营养的摄入也是关键。儿童骨折后,应卧床休息4至7天,以利于骨折的固定和肢体的消肿。在骨折初期,孩子们由于卧床和活动减少,食欲可能会受到影响。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刺激食欲为主。可以多吃肉类、鸡蛋汤和新鲜鱼汤,逐渐增加瘦肉、鱼类和大豆制品的摄入。鼓励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增加含钙、锌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芝麻、牡蛎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患肢的功能锻炼也很重要。在固定期间,父母应鼓励孩子适当活动患肢。骨折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与锻炼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无论是小夹板固定还是石膏固定,都应在固定期间进行肢体肌肉的舒缩运动和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外固定拆除后,肢体周径变细、关节活动受限是正常现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当锻炼,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儿童骨折后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家长密切注意孩子的病情,合理调整外固定,保证孩子的休息和营养摄入,并注意患肢的功能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恢复期,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