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可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策略与洞察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逐渐成为骨科领域的常见问题。针对此类骨折,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核心原则。理想的治疗方法是上述四者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对患者最佳的康复效果。
一、复位与固定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复位与固定的首要原则是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因患者多为老年人,故治疗目的应尽早恢复伤前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关节功能影响小、创伤小的方法。不求解剖复位,而着重于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
二、手术治疗的特别考量
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殊性需被充分考虑。骨质量差、愈合缓慢是其主要特点。应使用特殊内固定器材及应力遮挡较少的器材,以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采用特殊的内固定技术,如螺钉固定时穿过双侧骨皮质,以增加把持力。骨缺损严重者,可考虑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及生物材料充填。
三、康复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既要遵循一般骨折术后的康复规律,又要针对其特殊性进行考虑。强调早期进行肌肉的主动和被动锻炼,尽早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尽量减少卧床时间。
四、特定骨折类型的治疗策略
1. 椎体爆裂骨折:若无神经压迫症状,可采取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和支具外固定。伴有神经压迫症状者,需手术行神经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及融合治疗。
2.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对于此类骨折,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有应用,选择何种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对于年龄较大、股骨头坏死率高的患者,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
五、微创手术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是目前建议采取的微创手术治疗措施,可达到减轻疼痛、稳定脊椎、恢复生理弧度和早期活动等目的。手术需在X线密切监视下进行,且手术医生需经过正规培训,确保手术技术规范化。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骨折类型及骨质疏松的程度。遵循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基本原则,结合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以实现患者的最佳康复效果。内固定是骨折治疗的重要手段,它包括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两大系统。
髓内固定系统,如同骨骼的守护者,稳稳地守护着我们的骨骼健康。它包含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以及股骨重建钉等。这些设备的设计都紧密结合了人体骨骼结构,以提供最稳固的支撑。特别是对于骨质量较差的患者,髓内固定更是基于生物力学的深思熟虑,为患者量身定制的稳固方案。
髓外固定系统则包括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锁定加压钢板(LCP)以及髋部解剖钢板等。它们犹如骨骼的支架,在外部提供支撑,帮助骨骼恢复。术者和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共同选择髓内或髓外固定方案。
对于那些身体多发伤或全身状况不佳,无法承受大型手术的患者,我们有一种更温和的选择局麻下的闭合复位和外固定架固定。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患者可以在固定后早期就开始功能锻炼,加速康复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不应被视作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它们更多的是在处理陈旧性骨折或伴随髋关节疾病的情况下考虑使用。在这些特定情况下,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内固定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的经验来决定。无论是髓内还是髓外固定,目标都是帮助患者恢复骨骼的健康状态,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