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特点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隐秘的关联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这两大疾病越来越频发。你是否知道,糖尿病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症呢?让我们深入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我们要了解骨质疏松。这是一种骨病,其特点在于骨组织的正常钙化与基质比例失衡,导致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多数情况下,骨组织的减少是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其典型症状包括骨骼疼痛、易于骨折,而生化检查则基本正常。在病理解剖中,我们可以看到骨皮质变得菲薄,骨小梁出现萎缩,类骨质层不厚。
而糖尿病及其相关的代谢紊乱,可以通过不同的环节对骨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代谢性骨病的发生。尤其是1型糖尿病,已经被确认可以导致骨质疏松。虽然2型糖尿病是否为骨质疏松的明确继发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但至少有促进骨质疏松发生和发展的趋势。已确诊为糖尿病,且存在明确的骨质疏松(排除其他病因)的情况,被称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那么,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患者会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少等。如果伴有酮症酸中毒,还会有恶心、呕吐、面部皮肤潮红等症状。
患者会感到全身骨骼疼痛,这种疼痛多发生在持重的部位,如脊柱、骨盆等,且疼痛的性质为慢性持续钝痛。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疼痛程度也会加剧。
骨骼畸形是糖尿病引起骨质疏松的又一表现。这是由于骨骼密度下降,导致骨承受重量的能力下降;糖尿病可能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速骨吸收。骨骼畸形表现为身高降低,出现O形腿或X形腿,以及驼背和鸡胸等。
在X线片上,可以看到骨小梁变细而稀疏,呈现栅栏状垂直排列;骨皮质变薄,呈现磨砂玻璃样改变;椎体可能出现压缩样改变。
除此之外,糖尿病还可能引起骨关节损害。这些损害好发于下肢远端、双足及双踝,表现为关节肿胀和足趾肥大,可能出现“长袜样感觉障碍”;关节还可能半脱位,甚至积液或感染。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质溶解现象,发展为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部分患者甚至出现骨质不规则的增生或硬化,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室检查可见尿钙明显增高,24小时尿钙大于200毫克。
糖尿病引发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早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以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