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不会导致肾结石
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体内破骨细胞的力量超过了成骨细胞,仿佛一场无声的战役在骨骼内部悄然展开。补钙就像为我们提供了修补墙壁的珍贵水泥,而药物则如同熟练的泥瓦匠,巧妙地将这些钙质“砌入”骨骼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疗效,必须将药物治疗与补钙紧密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补钙存在诸多误解,特别是在肾结石患者群体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要限制钙的摄入,因为肾结石的组成中有80%是钙。这一观点早已被近年来的研究所证实是一个误解。真相恰恰相反,合理补钙甚至能够降低患肾结石的风险。
让我们揭开四个关于骨质疏松的误区:
误区一:长期补钙会导致结石。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误解。实际上,根据一项对45510名男性长达四年的追踪研究,每天适量摄入钙的人,患结石的几率比摄入较少钙的人低三分之一。类似的,对女性的长期调查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高钙饮食者患肾结石的可能性较低。造成肾结石的真正原因是钙代谢的紊乱,而非钙的过多。长期合理的补钙,有助于稳定血钙,改善钙代谢,从而降低结石的发生风险。
误区二:治疗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就是补钙。有些人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骨质疏松只需要补钙和晒太阳就行。“钙的代谢是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补钙效果并不理想。”破骨细胞负责分解旧骨,释放钙进入血液循环,而成骨细胞则负责形成新骨。治疗骨质疏松需要药物与补钙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误区三:女性治疗骨质疏松只能依赖雌激素。虽然雌激素对女性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非唯一选择。一些女性误以为,除了雌激素别无他法,尤其是曾患乳腺癌或处于潜在高危人群的女性更是如此。但实际上,除了雌激素,还有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制剂、降钙素等其他选择。
误区四:年轻人不会患骨质疏松。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患。尤其是一些年轻女性,如果忽视运动、饮食不均衡、有不良生活习惯等,都会导致骨质质量下降。骨质疏松的预防要从年轻时开始,不要等到年老时才后悔莫及。
对于骨质疏松这一健康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摒弃错误的观念,选择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