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骨质疏松症你应该吃什么呢
骨质疏松症:一种生活方式相关慢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人类生活方式、环境紧密相连的慢性疾病。骨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以及饮食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黄敬亨老师高度评价健康教育为一项重要的保健措施,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治本措施,更是预防战略的根本。
谈到抽筋,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血钙减少。事实上抽筋的原因远不止于此。简单的着凉就可能成为其主要原因。抽筋还可能和神经疾病、水盐酸碱代谢紊乱、血管功能不良等多种因素紧密相关。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由于骨钙的代偿性补充,血钙基本维持正常,因此一般不会因缺钙而引起腿抽筋。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病人深信“吃什么长什么”的俗语,因此坚持每日喝骨头汤以补钙。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并不高。曾有实验显示,用1kg猪骨头熬汤2小时,汤中的钙含量仅20mg左右。对于成人来说,每日推荐的钙摄入量为800mg,骨质疏松病人需要的更多,因此仅靠骨头汤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骨头汤中的脂肪含量较高,过度摄入可能导致身体肥胖,对骨质改善并无显著效果。骨质疏松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关于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但在我国,人群普遍面临的问题是钙摄入量不足。钙剂在胃肠道会与草酸盐结合,通过大便排出体外,减少尿中的草酸盐,从而降低肾结石的风险。换句话说,如果体内缺钙,胃肠道中的草酸盐无法排除,就可能会形成结石。
与中国的平均推荐钙摄入量相比,中国人的平均钙摄入量还远远不足,仅达到毫克左右,钙缺乏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而在美国,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高达1200毫克。在研究中,实验者额外补充了1000毫克的钙,每日总摄入量达到2000毫克,接近我国人群的最高耐受量。尽管超大剂量的钙摄入可能会增加尿钙,从而增加肾结石的风险,但适当的钙补充不仅不会导致肾结石,反而能够降低其发病率。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钙质缺乏的人来说,合理补充钙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单纯的骨头汤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钙质需求,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专业的医疗指导才是我们走向健康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