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饮食注意有六忌
骨折病人的康复之旅中,饮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根据骨折的不同阶段,饮食的重点也会有所变化,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早期阶段(1-2周)
在骨折后的第一、二周,由于受伤部位的瘀血肿胀和经络不通,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病人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等。应避免酸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尤其不要过早食用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这些食品可能会导致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影响骨折愈合。在这一阶段,可以适当食用三七和当归炖鸽肉,有助于康复。
中期阶段(2-4周)
随着瘀肿的吸收,骨折部位开始进入修复期。此时饮食可以逐渐转为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以适量增加骨头汤、动物肝脏等食品的摄入,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在这一阶段,当归、骨碎补和续断等中草药可以与猪骨或牛骨炖煮,有助于接骨续筋。
后期阶段(5周以上)
到了骨折后期(5周以上),骨痂生长牢固,关节需要灵活运动。此时饮食可以解除禁忌,配合老母鸡汤、猪骨汤等滋补食品,能饮酒者还可以选择杜仲骨碎补酒等。食疗可选用枸杞子、骨碎补、续断等中草药与苡米煮粥进食,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骨折病人在饮食上还有六忌:一忌盲目补充钙质;二忌多吃肉喝骨头汤;三忌偏食;四忌不易消化的食物;五忌过早活动;六忌忽视功能锻炼。在恢复过程中,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和医生的指导来调整饮食和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康复。
骨折病人的饮食分阶段配合治疗十分重要。正确的饮食选择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康复效果。病人和家属应该了解不同阶段的饮食重点,合理安排饮食,加速康复进程。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功能锻炼,也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骨折,这一身体创伤,常常伴随着局部水肿、充血、出血以及肌肉组织的损伤。但机体拥有抵抗修复这些损害的能力,而这一切的修复过程,都离不开各种营养素的支持。想象一下,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这些都是机体修复机制的杰作,而它们的原料,便是我们日常摄入的各种营养素。对于骨折患者来说,营养是保证顺利愈合的关键所在。
在饮食方面,对于骨折患者来说,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追求质量。每一餐都要丰富多彩,不仅要色香味俱佳,更能刺激食欲,让饮食成为一种享受。适量的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如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和萝卜等,它们能够促进骨痂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
有些食物却是骨折患者需要避免的。难以消化的食物应当避免。由于骨折患者的活动受到限制,加上伤痛和精神的忧虑,他们的食欲往往不佳,有时还会出现便秘。食物的选择不仅要营养丰富,还要易于消化和通便。多食用含纤维丰富的蔬菜,以及如香蕉、蜂蜜等能促进肠胃消化和排便的食物。
卧床的骨折病人需要特别注意饮水。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的病人,由于行动不便,他们可能会减少饮水,以为这样可以减少小便次数。这种做法并不合适。卧床病人活动减少,肠道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很容易导致大便秘结、小便潴留,也容易引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卧床的骨折病人应该适当多喝水。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那就是长期服用某些中药如三七片。在骨折初期,服用三七片是合适的,因为它能收缩局部血管,加速凝血过程。当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出血已经停止,人体开始修复受损组织。此时若继续服用三七片,可能会使局部血管保持收缩状态,影响血液循环,对骨折愈合不利。
骨折患者的康复过程中,饮食和营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保证丰富营养的也要避免一些不利的食物和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骨折的愈合,让身体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