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姿势摇摆 有可能是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如同中医捣药用的臼与杵,是由骨盆的髋臼和股骨头巧妙配合构成。在这对搭档中,正常的位置关系能相互扶持,促进彼此的发育。想象一下,髋臼如一个舒适的窝,紧紧覆盖着股骨头,让髋关节得以自如活动。若在诞生之际或是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位置偏差,这对搭档便无法正常配合,导致发育不良,进而阻碍髋关节的正常活动。这种困扰可能是单侧,也可能是双侧同时发生。
对于单侧发病的孩子,在蹒跚学步前,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两腿间的腹股沟和臀部的皮纹是否对称,以及下肢长度是否一致来初步判断。对于已经学会走路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行走姿势来发现异常。单侧发病的孩子往往表现为腹股沟和臀部皮纹不对称,下肢长度不一,甚至可能出现膝外翻,导致双腿长度不等。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脊柱向一侧弯曲。
若是双侧同时发病,那么孩子的臀部会显得更宽,行走时如同鸭子般摇摆,腰部也会逐渐向前凸出。
关于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孩子在30到40岁之间就可能面临髋关节退行性变的风险。幸运的是,越早发现病变,治疗效果越好。在国外,新生儿筛查时会通过髋关节的超声检查来早期发现这一问题。但由于检查费用较高,这一方法在我国尚未普及。在我国,通常是在孩子行走出现问题后才被发现。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通常采用吊带进行保守治疗;6个月至3岁的孩子则需要先进行手法或手术复位,然后使用“石膏+支架”进行系统治疗;而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则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手术方案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制。在这些治疗的过程中,定期、系统的复查是关键,它可以根据髋关节发育的动态变化进行调整,降低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
那么,如何预防髋关节脱位呢?在日常生活中,用背带背孩子的方式是一个好选择。让孩子伏在母亲背上,双下肢自然弯曲,这样髋关节就处于屈曲、外展、外旋的状态,就像是维持髋关节稳定的最佳姿势。使用三角形的尿布兜也可以让髋关节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预防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