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后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小儿骨折现状与应急处理指南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活动的空间与方式日趋多样化,不幸的是,骨折的儿童数量也因此在持续增长。这其中,幼儿的骨折比例尤为显著。这一现象与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家长监管的疏忽不无关系。当意外发生时,家长们需要了解并熟练掌握一些应急处理方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小儿骨折后的正确应对措施。
一、伤口的初步处理
1. 若孩子因摔倒或碰撞导致皮肤伤口并出血,应首先清除伤口上的污物,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进行加压止血。
二、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并伴有出血的孩子,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滥用绳索或电线进行捆扎。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宽布条或橡皮胶管在伤口的上方进行捆扎止血。值得注意的是,捆扎的力度要适中,以不出血为准,且需每隔1小时放松1-2分钟。上肢的止血带应捆扎在上臂的上1/3处,以避免损伤桡神经。
三、骨折的固定与搬运
1. 上肢骨折:可以使用木板、木根或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
2. 下肢骨折:同样可以用木板或木根进行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到固定效果。
3. 搬运病人时动作要轻,避免受伤肢体弯屈、扭转。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须由2-3人配合,托住头、肩、臀和下肢,将其平托起来放在担架或木板上。颈椎骨折的患儿在搬运时需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
四、特殊部位骨折的处理
1. 骨盆骨折:使用宽布条扎住骨盆,让病人仰卧,膝关节半屈位,并在膝下垫一枕头或衣物,以稳定身体。
2. 经过上述处理后,应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在送医途中,家长需保持冷静,按照之前固定的姿势搬运孩子,避免加重其痛苦。
五、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孩子经过应急处理和医院治疗回家后,家庭成员除了要注意孩子的用药和营养饮食外,还需着重加强护理,协助孩子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快恢复健康。
小儿骨折后的处理方法已为大家详细介绍。家长们应提高警惕,加强监管,同时教育孩子们避免危险行为,尽量预防骨折的发生。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