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肩周炎 肩周炎保健有法可循
谈及肩部疼痛,许多人首先联想到的可能就是肩周炎。实际上,肩部疼痛这一症状背后隐藏着众多可能的疾病,我们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肩周炎,以免因误解而耽误了治疗。
肩周炎,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及活动不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劳动者中,女性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对于这一疾病,我们不仅要对其症状有所了解,更要对其运动保健方法有所认识。
在肩关节疾病中,除了肩周炎,还有几种常见的疾病也容易导致肩部疼痛。其中,肩袖损伤、肩峰撞击征和肩关节不稳是最容易混淆的三种肩关节疾病。肩袖损伤常见于运动员、经常提拉重物以及有外伤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颈肩部夜间疼痛、手臂无力等。肩峰撞击征则多发生在年纪较大者和投掷运动员身上,其症状包括肩关节疼痛、上举功能障碍等。而肩关节不稳则多因外伤或关节结构退变等原因导致,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各有不同,当肩部出现疼痛时,一定要及时就医,确诊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除了上述的肩关节疾病,颈椎疾患也是导致肩部疼痛的常见原因。心脏疾病、胆囊疾病等其他疾病也可能引发肩部疼痛。当肩部出现疼痛时,我们不仅要考虑肩关节本身的问题,还要考虑其他可能的疾病。
对于肩周炎患者来说,除了接受医生的治疗,日常的康复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肩周炎的运动保健有哪些实用的方法呢?
第一种是屈肘甩手。患者可以背部靠墙站立,或者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第二种是手指爬墙。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达到最大限度后在墙上作记号,然后徐徐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会接触到多种不同的动作练习,这些动作不仅能够帮助恢复肌肉功能,还能够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动作及其详细的描述。
动作一: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展。在这个过程中,健侧的手要拉住患侧的手或腕部,并逐渐地向健侧牵拉,同时向上方用力。这个动作可以帮助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和灵活性。
动作二:展臂站立。患者自然站立,双臂自然下垂,然后慢慢将双臂向前伸直,手心向下。接着向外展开手臂,向上用力抬起,直至达到最大幅度。停住10分钟后,再缓慢地放下手臂回到原位。这个动作反复进行,可以帮助增强上肢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动作三:后伸摸棘。患者依然保持自然站立姿势,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展。在此基础上,屈肘、屈腕,然后用中指指腹逐渐向上触摸脊柱的棘突。从下方开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缓缓向下回到原位。这个动作有助于增强上肢的伸展能力和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
动作四:梳头的动作。患者可以站立或仰卧,患侧肘部屈曲,前臂向前向上旋转(掌心向上),模拟擦汗的动作,尽量用肘部擦额头。这个动作可以帮助增强上肢的运动范围和灵活性。
动作五: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在这个姿势下,先使两肘尽量向内收缩,然后再尽量向外展开。这个动作不仅有助于增强上肢的力量,还可以放松颈部和肩部的肌肉。
动作六:旋肩动作。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然后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做划圈运动,幅度逐渐加大,反复多次。这个动作可以增强肩部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这些动作都是在康复训练中常用的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并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在进行这些动作时,患者应该保持耐心和毅力,逐步适应并逐步增加动作的幅度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