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贫血症的SOS
孕期营养与贫血防范
在孕期,宝宝从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受精卵逐渐成长为身长50cm、体重约6-7斤的新生儿,这一过程中,胎儿通过胎盘吸收母亲体内的铁和蛋白质等原材料来制造血液。为了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孕妈咪的营养需求量较孕前有所增加,特别是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如果不注意补充这些营养,很容易引发贫血。
对于健康的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g/L可诊断为贫血。而对于孕妈咪来说,由于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血液相对稀释,只要血红蛋白低于100g/L即可诊断为贫血。
那么关于孕期贫血,我们还需要了解哪些知识呢?
贫血的一些常见症状需要我们关注。站起来时两眼发黑可能是贫血的表现。许多孕妇在坐着突然站起时,会出现头晕、眼冒金星的情况,这很可能是贫血所致。
贫血在孕期的影响并不小。虽然贫血很常见,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的血液携带养料和氧的能力会下降,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胎儿的营养吸收。新生儿虽然不至于贫血,但体内铁的储备会比正常新生儿少。出生后的三、四个月内,吃母乳的婴儿也可能出现贫血,免疫力会下降,容易出现发烧等情况。
针对贫血的治疗和预防,很多人会选择食用红枣赤豆汤等食物。这并非最佳方法。虽然红枣、赤豆、血糯米、黑木耳等植物性食物中含铁量较高,长期食用对贫血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植物中的铁吸收率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孕妈咪需要摄入更多的动物性食物,如肝、心等内脏以及红色瘦肉、动物血等,这些食物的含铁量高且主要成分是血红素铁,与人体中的成分接近,因而最易吸收。
有些人认为动物肝脏不能食用,因为其胆固醇过高且含有毒素。其实,适量的胆固醇是体内很多与胎儿发育有关激素的原材料,也是人体必要的营养。孕妈咪在购买肉制品时,一定要选择通过国家检疫的放心产品。鸡肝、鸭肝中不含瘦肉精,可以适当食用。
孕妈咪在预防贫血的过程中,还应多吃深色蔬菜。平时应尽量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品种要多样化。多吃含维生素较多的深色蔬菜,特别是含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较高的蔬菜,如青菜、青椒等。也要注意少吃一些对预防贫血不利的蔬菜,如笋类、茭白、草头、菠菜、空心菜等。
孕期贫血是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摄入足够的营养,可以有效预防孕期贫血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菠菜富含铁元素,对抵抗贫血有积极作用。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菠菜中的铁含量确实丰富,但与其他蔬菜一样,它含有大量草酸和植酸。这些物质在胃肠道中会和铁、钙结合,大大降低了铁和钙的吸收率。特别是铁的吸收,效率极低。
如果你希望从蔬菜中获取营养,建议采用一种处理方法:先将蔬菜用水汆烫,然后再进行炒制或凉拌。这样,大部分的草酸会溶解在水中,减少人体对草酸的摄入。
水果也是孕期营养的重要来源。像猕猴桃、青枣、橙子、柚子和火龙果等,都是富含维生素C的佳品。建议孕妈咪每天摄入100-200克的水果,这样既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也能为胎儿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孕妈咪如果有牙龈出血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忽视这种长期的慢性失血,即使是少量的出血也可能导致血色素下降。在就诊过程中,一定要向医生说明自己怀孕的情况,以避免医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出对胎儿有害的药物。
牙龈出血、痔疮出血或鼻出血等失血现象,在孕期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这些出血现象不仅影响孕妈咪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潜在的风险。及时就诊、积极治疗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孕妈咪在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以确保得到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