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要注意哪些
骨折后的康复之路:注意要点与积极影响
当身体遭遇骨折的打击,除了必要的医疗治疗,我们还需要关注骨折后的康复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注意事项,它们共同构成了骨折康复的四大支柱。
一、促进消肿,保持关节灵活
骨折后,受伤部位往往会伴随出血和水肿。这些水肿若不及时消除,可能会导致软组织粘连,甚至变硬,从而影响关节的灵活性。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帮助血肿吸收,防止因关节及软组织粘连导致的关节僵硬。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肌肉舒缩,促进关节的活动性。
二、加速骨折愈合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伤肢肌肉的反复舒缩活动能增强骨折处的纵向挤压力,使骨折缝隙变小,使骨折部更为稳定。这种运动还可以改善骨折部的营养状况,增强骨折端骨能力,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若骨折出现微小错位,功能练习还可以进行矫正,为骨折的愈合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
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特别注意。由于肌肉没有舒缩运动,血液循环会变慢,可能导致新陈代谢降低,伤病的愈合过程延长。更严重的是,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内缓慢流动时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有可能随血液进入全身循环,引起重要器官的梗塞,甚至可能造成病人猝死。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四、减少并发症
通过经常的活动锻炼,我们可以预防多种并发症,如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带来额外的痛苦和困扰。为了最大程度地恢复机体功能,我们需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坚持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
骨折后的康复过程需要我们全面关注身体的各个方面。从促进消肿、加速骨折愈合、促进血液循环到预防并发症,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功能锻炼是我们走向康复的重要路径。让我们携手与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战胜伤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