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症状看清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或许在我们的亲朋好友中并不罕见。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它的进程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症状都有其独特的表现。
疼痛常常是骨质疏松症的第一个信号。尤其是腰背痛,在疼痛的患者中占比高达70%~80%。这种疼痛在仰卧或坐位时有所减轻,但在直立、久立或久坐时则会加剧。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疼痛在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尤为明显。当你弯腰、运动、咳嗽甚至大便用力时,疼痛可能会加剧。当骨量丢失超过12%时,就可能会出现骨痛。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椎体骨小梁的萎缩和数量的减少,脊柱可能会前屈,导致腰疹肌过度收缩,从而产生疼痛。在严重的情况下,压迫到相应的神经可能会产生四肢放射痛,甚至影响到膀胱和直肠功能。
接下来是身长缩短和驼背。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脊椎压缩变形,导致背曲加剧,形成驼背。这种驼背的曲度会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而加大。每个椎体的高度会缩短约2mm,导致身长平均缩短3~6cm。
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这种骨折常常是由于轻微的创伤或者日常活动引发的。
除了上述的症状,呼吸功能的下降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表现。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可能导致脊椎后弯,使胸廓变形,从而影响肺部的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了解这些症状对于认识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知道这些症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治疗骨质疏松症,避免其进一步恶化。而骨密度测量则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通过骨密度测量,我们可以了解骨质的状况,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需要我们重视的疾病。了解它的症状并及早发现,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其并发症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