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体的开窗术
关于颈椎椎体的开窗术
颈椎椎体,大家既熟悉又带有些许恐惧感,因为它所携带的危害不容小觑。那么,面对这样的困扰,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颈椎椎体开窗术的世界。
对于那些相邻的多节椎体后缘出现骨赘增生,或者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我们会从前方将两节以上的椎体及椎间关节进行相连的槽形切除减压。这一操作不仅有助于切除病变部位,还能扩大椎管,减少对脊髓的损害,从而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这种手术也被称为颈椎椎体开槽式减压术。
颈椎椎体开窗术是一种既广泛减压又能直接扩大椎管矢状径的手术。从减压的角度看,它是非常彻底的。这种手术也有其独特的挑战。由于它会过度损害颈椎的正常骨质和关节,破坏性较大。特别是在术后三周内,植骨块容易滑出或完全脱出。植骨的高度越高,植骨块的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发生移位。这不仅会影响早期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颈椎前屈畸形,甚至增加对脊髓的压力。
术后必须重视颈部的制动,需要进行可靠的外固定,尤其是术后6至8周内。使用头-颈-胸石膏固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以防止骨块滑脱。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环钻连续钻孔法。按照环钻切骨减压的要求,对需要减压的节段(通常为2至3节,个别病例可能达到4节)进行连续钻孔,切除椎体及椎体间关节中部的骨质。一般每两个椎节钻三个孔,两孔之间可以重叠1/4。对于两孔之间相连的骨质或突向中线的残留骨赘,我们可以使用薄型咬骨钳进行切除。我们还可以选择使用骨凿、刮匙、颈椎骨钻等工具对病变椎节进行连续开窗,并切除椎体后缘骨质及椎间盘,使椎体前方呈现出长槽状的窗口。
在植骨融合固定时,一般选择自体髂骨进行植入。植骨块的长度要略微大于开槽的长度,这样在牵引下可以更容易地嵌入,不易滑出。整个手术过程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