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骨折的3种复位方法
颌骨骨折的阴霾:深入了解复位方法与临床表现
颌骨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形象上的损伤,更会在心理上留下深深的痕迹。面对这一严重的疾病,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那么,颌骨骨折的复位方法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深入理解其临床表现呢?
一、颌骨骨折的复位方法
1. 手法复位:在颌骨骨折的早期,骨折段较为活跃,这时医生可以通过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到正常位置。
2. 牵引复位:对于经过一段时间的骨折(上颌骨三周以上,下颌骨四周以上),部分纤维组织已经开始愈合,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可采用牵引复位法。对于下颌骨骨折,多采用颌间牵引,通过牙弓夹板与橡皮圈的弹性牵引,使骨折段逐渐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3. 切开复位:当骨折段移位已经纤维性愈合或骨性错位愈合,手法和牵引都无法复位时,就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复位。这种方法会切除骨折断端间的纤维组织或骨痂,重新离断,使颌骨恢复正常位置。
二、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撞击方向、肌肉牵拉以及骨折段的重量。
1. 上颌骨横断骨折时,骨折段会因重力而发生下垂移位。撞击方向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移位情况。如撞击方向由前向后,骨折段会向后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击则可能导致嵌顿性骨折。
2. 下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由肌肉牵拉所致。例如,颏孔部骨折时,前骨折段会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移位,后骨折段则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这种骨折有可能导致舌后坠,影响呼吸,甚至引发窒息。
3. 髁状突骨折通常因间接受力所致,其移位情况也颇为复杂。如双侧髁状突骨折,可能导致前牙开牙合更明显。
颌骨骨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后果不容忽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预防,一旦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希望大家能对颌骨骨折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