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亏虚将导致骨质增生
在古老的中医理论中,肾被尊崇为生命的根基,藏着人体的精华,对骨骼的内外构造起着主导的作用。肾精充足的人,其机体强健,骨骼结构和谐,经得起一般劳累与损伤。与此肝血充盈则筋脉强劲,它像守护者一样保护骨骼,充养。
骨质增生症却是一种因机体老化或劳损引发的疾病。它还有一个别称叫做增生性骨关节炎,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这种病源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的退化。关节边缘会逐渐形成骨刺,滑膜变得肥厚,最终引发骨破坏。当关节承受异常压力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对于骨质增生的中医病因,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肝肾亏虚。正如之前所述,肾主藏精,主骨生髓,如果肾精不足,骨骼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而肝主藏血,它约束诸骨,保证关节的正常活动。如果肝肾不足,发育异常,筋肉不坚,就会出现无力保护、充养的情况,甚至无法约束骨骼,防止脱位。
其次是外伤与劳损。无论是突发的超强外力还是长期的劳损,如不正确姿势的劳作等,都可能造成关节的急性或慢性损伤。这些损伤往往发生在颈、腰段、脊柱以及髋、膝、踝等负重关节。受伤部位的气血逆乱,甚至筋损骨伤,导致关节骨骼结构受损,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退行性疾病。
再者是外感风寒湿邪。当外界的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尤其是关节部位,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筋骨失养。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或冒雨涉水时,这种风险更高。
最后就是痰湿内阻。体胖之人因为阳虚湿盛,湿聚成痰,这些痰湿随着经脉流注于关节部位,加重关节的负重,造成局部血运不畅,筋骨失养。这也是为什么“肥人多痰湿”,体胖的人更容易患骨质增生症。
这四种中医病因相互作用,导致了骨质增生的发生。疾病的发生不仅与内在的身体状况有关,还与外界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预防和治疗骨质增生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关注内在的身体调理,也要注意外界环境的适应和生活习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