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在补钙方面应该注意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一疾病,不仅在治疗上寻求方法,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补钙。接下来,我们将针对骨质疏松的补钙问题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补钙需适度,过度无益反有害
许多老年人误以为补钙越多,吸收也越多,实则不然。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的钙量为800毫克。过量的钙并不能被骨骼完全吸收利用,反而可能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并发症。钙在胃肠中被吸收进入血液,经过骨代谢后沉积在骨骼中。血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运动形式有讲究,户外运动助健康
有意识地增加户外活动是防止骨量丢失的重要环节。通过运动,可以调节骨的生长,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骨流失。户外运动还能改善肌肉的灵活性,降低跌倒的风险。户外运动还能有效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
推荐骨质疏松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门球、跳舞等。在户外活动时,可以多晒太阳,这样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强化。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质比较脆弱,运动时要特别小心,避免进行超负荷的剧烈运动,尤其是跳高、快跑等高强度运动。
定期检测骨密度,科学防治骨质疏松
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中老年人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查了解自己的骨量状况。如果骨量减少9%以下为骨量正常,9%~19%为骨量减少,达到29%~39%则表明已出现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增加。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要提醒大家,避免滥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对骨骼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适度补钙等方式来维护骨骼健康。让我们共同关注骨质疏松,守护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