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应该如何治疗
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骨折后,即使关节面仅有轻微的错位或关节间隙稍有增宽,也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无论是治疗哪种类型的骨折,都需要确保胫骨下端即踝关节与距骨体的鞍状关节面完全吻合,并且内、外踝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斜度,以适应距骨后上窄、前下宽的形态特点。
一、针对无移位骨折
对于无移位的单踝或双踝骨折,通常可以通过小夹板固定,或者采用管形石膏将踝关节固定于中立位。在初始行走阶段,为了稳定踝关节,会用小腿石膏固定其背伸90°中立位。随着肿胀的消退,大约1-2周后需要更换石膏,总的固定时间通常为6-8周。大约4周后,可以拆除外固定,开始行走。
二、关于有移位骨折
对于有移位的单踝或双踝骨折,需要在局部下进行手法复位,并用小夹板或小腿管形石膏进行固定。复位的手法取决于骨折的类型,但基本原则是向与暴力相反的方向进行复位。
三、踝骨折的复位详解
在复位过程中,首先通过手法复位内、外踝,然后再复位后踝。复位后踝时,足部应稍微跖屈,以避免距骨因跟腱的牵拉而压迫胫骨下端关节面。接着,用力将足跟向前方推挤,以矫正距骨的后移。然后背伸踝关节,利用紧张的后侧关节囊将后踝拉下,直至与胫骨下关节面相平。
对于严重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
四、踝部骨折的药物治疗
对于非手术患者,除了使用止痛药外,还可采用舒筋汤进行外洗。而对于手术患者,则需要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如果术后三天伤口没有感染,可以停止使用抗生素。还有一些接骨药物可以用于促进骨折的愈合。
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其目的都是为了使踝关节骨折达到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医生的专业技术,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