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什么样的症状说明患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常见症状与深入了解
在如今的社会,骨质疏松这个词已然成为了电视广告中的常客,其患病群体广泛,但我们对它的了解仍显浅薄。近年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那么,它的基本症状又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典型症状包括:背痛、骨痛、驼背、营养不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及疲劳。其中,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在腰背部,这种疼痛在多数情况下会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会有所减轻;而直立、后伸或长时间坐立则会使疼痛加剧。这种疼痛在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尤为明显,当进行弯腰、肌肉运动、咳嗽以及大便用力时也会加重。当骨量丢失超过12%时,便可能出现骨痛。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其椎体骨小梁会萎缩、数量减少,导致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为了纠正这种脊柱前屈,腰疹肌会加倍收缩,甚至可能产生痉挛和疼痛。
除了疼痛,骨质疏松还会导致身长缩短和驼背。脊椎椎体前部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这是身体的支柱,而且某些部位的负荷量特别大,例如第11、12胸椎以及第3腰椎。这些部位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最终形成驼背。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逐渐加重,驼背曲度也会加大,从而导致膝关节挛拘。每个成年人有24节椎体,正常情况下每节椎体高度约为2cm左右。但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情况下,椎体可能会压缩,每椎体缩短约2mm左右,从而导致身长平均缩短3-6cm。
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以及脊椎后弯、胸廓畸形等可能会导致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疑似骨质疏松的人群,骨密度测量是必要的检查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和了解。只有深入了解了它的症状和原因,我们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