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三大临床症状
肩周炎,顾名思义,即肩关节周围广泛性的炎症。这一病症源于肩关节的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或退行性改变,亦或由风寒湿邪侵袭所致。它涉及到肩关节囊及其周边的肌肉、肌腱、韧带、腱鞘、滑膜囊等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品质。
关于肩周炎的称谓,五花八门。如“五十肩”、“肩关节粘连症”,在中医学中又有“漏肩风”、“肩痹”、“肩凝症”、“冻结肩”、“肩不举”等称谓。尽管名称繁多,但人们已经普遍习惯称之为肩周炎。其中,“五十肩”这一称谓是根据其好发年龄段而命名的。
肩周炎的主要特点是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五十岁左右的人群。据相关统计显示,45至60岁的人群发病最高,约占发病人数的八成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肩周炎的发病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人可能在四十岁左右就发病,有的人甚至到了七十岁也依然有可能遭遇此病症。特别是那些因外伤、骨折、脱位等原因导致的肩周炎,其发病年龄更是没有特定的限制。“五十肩”的名称也只是相对的年龄段而言。
肩周炎的临床症状十分鲜明,主要包括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这三大特征是相互关联、渐进发展的。肩周炎发病时,肩关节周围会出现广泛性的酸痛,这种疼痛日轻夜重,痛点不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逐渐出现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的情况,各个方向的运动都会受到明显的障碍。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会因疼痛和活动障碍导致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这三个特征也被形象地称为肩周炎的“三部曲”。除了上述三大特征外,肩周炎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四十至五十岁以上的年龄群体。
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肩周炎是一种需要特别关注的疾病。了解其特点、症状及发病机理,对于预防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