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这一生理现象,常常让我们骨骼的某些部分失去原有的形态,展现出如刺状、嘴唇形等异常变化。看似多余的增生部分,实则符合人体骨骼的自然规律。膝关节作为承担全身重量的关键部位,由于行走时的压力分布不均,易导致骨质增生的出现。骨刺虽然悄无声息地出现,但若没有引起身体不适或严重病变,我们无需过分担忧。一旦病情恶化,引发剧痛、畸形甚至瘫痪等临床症状时,我们就必须引起警惕。此时的治疗,不是单纯的消除增生部分,因为骨质增生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无需彻底消除。但如果伴随关节软骨损伤、韧带软化等病理改变时,必须及时治疗,消除炎症和疼痛,防止病情恶化。治疗时,应坚持正规原则,控制病情发展,消除炎症和疼痛,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康复期间,坚持锻炼和保养同样重要。有些商家宣称可以迅速消除骨刺永不复发,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毕竟药物不可能精准到只消除病变部分而不影响正常骨骼。
预防骨质增生,需要我们采取适当的运动措施。避免长期剧烈运动是首要原则。长期过度运动可能导致骨骼受力不均和负荷过重,从而诱发骨质增生。但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有益的。关节软骨的营养来源于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通过适当的运动挤压才能进入软骨,维持骨骼的新陈代谢。适当的关节运动可以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促进关节液的渗透和软骨的新陈代谢,从而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
在治疗后的康复过程中,正确认识骨质增生至关重要。每位老年人都可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它是一个变化的病理或生理过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只要消除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多数病人的病情会有所好转。医患之间的协作也是康复的关键。医护人员需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提高医疗技术;病人则需积极配合治疗,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治疗。病人的积极性对疗效有着重要作用。治疗后必须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跳舞、打太极拳、长时间散步等,至少短期内应有所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