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骨科 2025-05-04 13:01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一种骨质疏松的常见病状,其患者数量在生活中不断增多。这种病症的形成,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在排泄葡萄糖的也会排出大量的钙、磷等矿物质。这种排泄现象,使得患者容易缺钙。而低血钙的状况又会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加。这种甲状旁腺素具有刺激破骨细胞的作用,使骨质脱钙,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上存在着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对成骨细胞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成骨细胞的功能会减弱。缺乏胰岛素还会导致骨胶原蛋白的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影响骨骼中钙的沉积,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
当糖尿病患者并发肾功能损害时,其肾脏内的la-羟化酶的数量和活性会降低,导致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这会进一步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加剧骨质疏松的程度。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并发性腺功能减退,性激素(如雌激素、睾酮等)的缺乏也会加重骨质疏松。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及神经病变,骨骼的营养供给会受到影响,导致骨骼营养障碍和骨质疏松的出现。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糖分的过度排出、胰岛素的不足、肾功能损害、性腺功能减退以及神经病变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骨骼的脆弱和易碎。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了解这些发病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