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b(歼10b雷达)
一、雷达系统的革新
歼-10B战斗机在雷达系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初始型号采用了国产的无源相控阵雷达,这一设计省去了传统的机头空速管,使得抗干扰能力和探测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后期部分飞机更是升级到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其探测距离相较于无源型号增加了约60公里,这无疑是一次技术上的飞跃。与此雷达罩的设计也独具匠心,采用了细长扁圆形的设计,内部集成了高性能的相控阵雷达,其外观与美军的F-35雷达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航电系统的全面升级
除了雷达系统,歼-10B的配套航电系统也同样出色。它配备了国产新型衍射平显和第三代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这使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够更轻松地识别目标。机背的两根刀状天线和垂尾顶端的专用电子战天线,构成了强大的电子对抗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战斗机的电子战能力。
三、性能提升对比
相较于前代产品,歼-10B的性能有了显著的提升。从雷达类型来看,它采用了先进的无源/有源相控阵雷达,相较于歼-10A的平板缝隙雷达,探测距离有了显著的提升。DSI进气道的设计也大大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提高了隐身性能。在武器兼容性方面,歼-10B可以兼容霹雳-12中距弹和霹雳-8格斗弹,保持了与前代产品的兼容性。
四、技术局限与过渡角色
无源相控阵雷达仍存在探测距离和扫描角度的物理限制。为了全面超越这一局限,后续的歼-10C型号换装了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值得一提的是,歼-10B仅生产了50余架,主要作为四代机服役前的过渡型号。
若想更细致地分辨歼-10B与歼-10C的外观差异,可以关注垂尾天线的设计,如灯状天线改为小翼状等细节特征。歼-10B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重要尝试,为后续型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