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骨节病的流行病学
1、流行历史 在俄罗斯,通常都主伙1849年土地测量员yurenski最先发现本病,但也有人提出伊尔库次克医生Filatov于1830年首先发策在Zabaikaye居民中有“畸形性关节炎”的存在。在我国,自17世纪以来,某些地方志上已有类似本病的记载。1934年我国医学界开始有...
-
大骨节病的病理改变
一、软骨的基本病理变化 本病主要累及软骨内成骨的骨骼,特别是四肢骨,表现为透明软骨的变性坏死及伴随的吸收、修复性变化。软骨细胞常见凝固性坏死,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消失后,残留红染的细胞影子。进而残影消失,基质红染,成为灶状、带状的无细胞区...
-
大骨节病的病因学
大骨节病病因尚未阐明,当前因内外主要有3种病因学说。 一、生物地球化学说 最初由原苏联学者提出,认为本病由1种或几种元素过多、不足或不平衡所引起。早期曾认为与水、土钙少及锶多、钡多有关。后来又主张因病区水土和主副食中含磷、锰过多而致...
-
大骨节病中医适宜技术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
-
骨质疏松概述
...
-
酸性体质与骨质疏松和钙流失
...
-
骨质疏松是怎么形成的?
导致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即体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时,就是健康的。可是因为...
-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
(1)疼痛。原发性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
-
骨质疏松的分类
是全身骨骼成分减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骨组织内单位体积中骨量减少,骨矿物质和骨基质随年龄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等比例的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而致其骨组织的正常荷载功能发生变化。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疼、病理性骨折。椎体变形、体态...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senile osteoporosis,SOP)又称为Ⅱ型。女性一般在绝经后20年以上,男性年龄大约在70岁以上,其发病率女性为男性的2倍。骨丢失的类型为小梁骨和皮质骨,是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男女性脊椎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均始于40-50岁,两性骨丢失的速度相似,四...
-
大骨节病的鉴别诊断
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国内又叫矮人...
-
大骨节病病理变化
除胸锁关节外,全身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但主要病变在四肢管状骨的关节软骨及骺板,下肢较上肢为严重。病变呈对称性,左右两侧关节同时受累,主要以软骨的变性及坏死为特征。 1、关节软骨病变 最早的改变是软骨基质的变性。基质由正常轻度嗜碱性变为...
-
大骨节病治疗措施
...
-
大骨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本病是在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全身性、多发灶性、软骨坏死性疾病,造成的骨关节损害将持续终身,X线征象归纳如下。 1、干骺端边缘模糊或凹凸不平,呈波浪状以至锯齿状。如病变继续发展,指骨端不整齐的边缘可呈碎裂现象。此时,关节无明显变形。 2、以骨骺与骨...
-
大骨节病的辅助检查
大骨节病除骨软骨损害和骨骼肌萎缩小,其他组织脏器迄今尚未证明有何规律性改变。对于软骨坏死及继发的骨质改变,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简便易行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另外,本病已形成的骨骼病变可延续终身,早年研究者对本病所做的一些实验室检查,其所见空间哪...
-
大骨节病的症状表现
1、早期表现 在关节明显变大、出现短指(趾)畸形之前,早期症状、体征多缺乏特征性。根据大量调查和随访观察,以下几种表现值得重视。 ⑴关节疼痛:往往为多发性、对称性,常先出现于活动量大的指关节和负重量大的膝、踝关节。病人感觉为胀痛、酸痛或“骨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