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失眠的中医辨证与分型治疗

中医 2017-07-10 13:58老中医www.xiang120.com

失眠称不寐,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是中医神志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不寐病名出自《·第四十六难》,中医古籍中亦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名称。临证轻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重者可彻夜不寐。人体正常睡眠乃之气自有规律地转化结果,这种规律如果被破坏,就可导致不寐症。其病因、病机主要有虚实两方面,实者为七情内伤、肝失条达、饮食失节、痰热上扰;虚者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劳倦过度、心脾两虚。

临床对不寐症的辨证宜遵循三个要点。

一是辨轻重  不寐的病证轻重,与其病因、病程长短有关,要通过不同的临床表现加以辨别。轻证为少眠或不眠,重者彻夜不眠;轻者数日即安,重者成年累月不解,苦于入睡困难。

二是辨虚实  不寐的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证属阴血不足、心脑失其所养,表现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化源、肝失藏血、肾失藏精、脑海空虚所致。实证为火盛扰心、或瘀血阻滞,表现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胸闷且痛,多由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火郁滞、气血阻滞所致。

三是辨受病脏腑  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脑。由于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致不寐。亦因肾精亏虚、脑海失滋、神不守持而致失眠。,其他脏腑如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也可扰动心脑之神而致不寐。如急躁易怒而不寐者,多为肝火内扰;入睡后易惊醒者,多为心胆虚怯;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者,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

治疗三要点

一是注重调整脏腑阴阳气血  由于不寐主要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不宁而不寐。因而应从本而治,着重调治所病脏腑及其气血阴阳,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为总则,应用补益心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疏肝养血、益气镇惊、化痰清热、和胃化滞、活血通络等法,由此使气血和调、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心神守舍,则不寐可愈。

二是安神定志为其基本治法  不寐的病机关键在于心神不安,因而安神定志为本病的基本治法,其中主要有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肝安神、补脑安神等不同治法。

三是加强精神疗法  情志不舒或精神紧张、过度焦虑等精神症状是导致不寐的常见因素,因而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是治疗不寐的重要方法之一,每每可取到药物所难以达到的疗效。

不寐十证型

具体而言,赵永厚博士在临诊实践中将不寐症辨证分型为10个证型,并一一列举出证候、治法和方药——

(1)热扰神明

[证候]  面红目赤,夜难入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治法]  清热通腑,清脑安神。

[方药]  凉膈散(《和剂局方》) :川、朴硝各10g,6g,栀子10g,6g,黄芩9g,l5g,10g,蜂蜜少许。

(2)肝郁化火

[证候]  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  疏肝泻火,清脑安神。

[方药]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6g,黄芩、栀子各9g,l2g,木通、车前子各9g,3g,生地黄9g,柴胡、生甘草各6g。,可加茯神、、镇惊定志,安神入眠;如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疏肝解郁。

(3)痰热内扰

[证候]  不寐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  化痰醒脑,清热安神。

[方药]&n

|<<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