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倒经的中医疗法

中医 2017-07-04 17:26老中医www.xiang120.com

(一)辨证施治  

         

本病治法,应本“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以清热降逆、引血下行为主,但清热不可用用苦寒,以免寒凝血滞而留瘀,也不可过用攻下,以免重伤其阴;忌用升麻、柴胡

等升提之品,以免升阳助火。

1.肝经郁火证        

             

主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较多,色红,心烦易怒或见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头晕头痛,尿黄便结,月经可见提前,量少或不行,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舒肝清热,引血下行。

方药:清肝引经汤(《妇科学》一版教材)加减

10g,l 5g,生地10g,30g,丹皮10g,6g,黄苹15g,川10g;侧柏叶15g。

加减:头晕头痛甚者加杭菊,生。  

     

2.瘀热互结症

主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血量或多或少,血色黯夹有血块,伴见经行不畅,小腹疼痛,低热,口干,舌质黯红,或有瘀班,脉弦数。

治法:清热化瘀,降逆止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生地log,15g,当归10g,15g,桃仁10g,10g,10g,丹皮10g,g,大各10g。

加减:低热明显加白薇10g;病程长,吐血血块多,色紫黯或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者加10g、10g。

3.肺肾症  

       

主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黯红,伴见月经先期,量少,头晕耳鸣,五心烦潮热汗出,或口燥咽干,咳嗽少痰,舌红或绰,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润肺,引血下行。

方药:顺经汤(《女科》)加减。

当归6g,10g,白芍10g,黑6g,茯苓10g,丹皮10g,川牛膝10g,生熟地各15g,15g。    

                 

加减:潮热五心烦热明显者加、青篙、;咳嗽甚者,加、贝母、批叶大便干燥者加。

(二)专病专方

1.柔脾汤:《校注妇人良方》治吐血,下血,血衄。白芍、、各一两,熟地三两。E2三钱,水酒各一盏,煎八分,去滓,口服,不拘时。

2.《竹林寺妇科》“妇人经来,吐血咳嗽,痰气急满吐红,五心烦热,乃伤生冷,又触热毒毒”,人皆作逆经治之,故不验。治法宜用五虎汤、紫苑汤。五虎汤:6g、甘草6g、桑皮3g、桔梗3g、10g、生l0g、3g、枳壳3g,水煎,不拘时服。紫苑汤:3g ,桑皮3g、五味子3g、紫苑3g、3g、冬花3g、玉桔梗3g、苏子3g1贝母3g、知母3g,广陈皮1.5g、3g。水煎,临卧时服。

(三)  

             

1.肝经郁火:治以清热凉血止血,可用丸,每次一丸,一日2次;或四红丸,每次一丸.一日2次,荷叶丸偏于化癌。肝火偏亢则用龙胆泻肝丸,每次一丸或一袋(6g),一日2次.

2.瘟热互结型:治以化痴止血,可服面,1.5~3g,一日3次。

3.肺肾阴虚型:治以滋明清热,凉血止血,偏于肺阴虚者,可用百合固金丸,每次丸,每日2—3次;养阴清肺丸或养阴清肺口服液,每次1丸或1支,每日3次;偏于者可用知相地黄丸,每次一丸,每日2次或记菊地黄丸,每次一丸,每日2次。

(四)单验方

1.鲜藕、侧枯叶各2两,打烂取汁,用陈酒分数次送服。

2.白茅根4两,侧柏叶、白糖各2两,黑豆、棉子各3两,四枚,水煎服秘方汇海》)

3.50g、15g(打碎),用水煎汤,每日2次,用于血热型。

4.鲜茅根30g、

|<< << < >>

倒经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