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l.急性
(1)发热期(热毒壅盛证)
主证:高热寒战,腹痛拒按,带下黄浊,或脓带腥臭,腹胀便秘或搪而不爽,口干舌燥,小便黄赤,舌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止痛。
方药:①银翘红酱解毒汤(临床验方)。
银花30g,30g,30g,30g,丹皮9g,生山桅10g,10g,12g,川楝子10g。
②牡丹汤(《》)加减。
生大黄(后下)9g,12g,赤芍12g,薏仁15g,银花15g,败酱草39g。蛇舌草30g。
加减:热重者,加生30g、3g;大便里急者,加葛根9g、黄苹9g;腹痛者,加失笑散(包)9g、6g、9g;腹胀者,加9g、川朴9g;带多腥臭者,加15g、12g、椿根皮10g;高热神昏者,加紫雪丹0.3—0.6g;产后者,加益母草15g,12g。
(2)癥瘕期(瘀热互阻证)
主证:发热恶寒,或低热起伏,少腹胀痛,或疼痛拒按,腰能酸痛,带下量多色黄,盆腔包块增大,压痛明显,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数。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方药:①棱莪消积汤(临床验方)。
10g,10g,10g,赤芍9g,桃薏仁各12g,延胡索12g,丹皮12g,红藤30g,败酱草30g,炙乳没各6g。
②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12g,节9g,9g,12g,尾12g,赤芍12g,乳香9g,没药9g,12g,6g,9g,贝母12g,12g。
加减:腹胀者,加20g、川椅子12g、积实9g;便秘者,加生川军(后下)6g或全瓜萎10g;白带多者,加12g、椿根皮15g;炎性包块者,加皂角刺15g。
2.慢性
(1)湿热壅阻证
主证:低热起伏,少腹隐痛或腹痛拒按,带下增多,色黄粘稠有秽气,尿赤便秘,口干致饮,舌黯滞,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热利湿,祛瘀散结。
盆腔炎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