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药粥之栗子粥
【来源】《本草纲目》。
【配料】栗子20枚、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先将栗子带壳煮熟,去壳及外皮。把栗子肉与大米共煮成粥。
【功效】养胃健脾、补肾强筋。
【适应证】腰膝酸软,腿脚不遂,小便频数,慢性泄泻。
【食法】加糖热服。
【漫话】栗子是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又称板栗、毛栗、栗果、大栗等。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是一味药食兼用的佳果。栗子是我国的特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明确的记载,《国策》苏秦对燕王说:“燕北有枣栗,民虽不田作而足食。”《史记》中有“燕秦千树栗,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说法。《内经》把栗子称为“肾之果”。《诗经》有“东门之栗,有践家室”之句。践训为齐,为排列整齐的样子。此句意思是东门的栗树,在屋门前排列成行。可见栗很早就成为栽培果树之一,可以代替粮食,有补肾的功能。食栗子要细嚼慢咽,才能发挥强腰脚的作用。这一经验曾由宋朝苏东坡的弟弟写入诗中,并流传至今。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栗子熟食能止泄泻,十分有效。据《本草纲目》记载:“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名医别录》说栗有“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的功效。唐代谓:“生食,治腰脚不遂。”对于栗能令人耐饥这一点,已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据成分分析,栗子含碳水化合物62,淀粉25,蛋白质5.7,脂肪2,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钾等,可提供大量热能,并可作为粮食的替代品。所含脂肪为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古人服食栗子的经验,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每年秋季沪上盛行的糖炒栗子,更是又香又糯,味甜可口,令人赞不绝口。以栗子煮粥常服,补肾强筋,健脾止泻,对中老年体虚多病者尤为适宜。栗子生吃或多吃不易消化,一次不宜多吃,小儿尤其要当心。便秘、不思及脾虚湿热者不宜服食。前人有“小儿不可多食。生则难化,熟则滞气”,“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的告诫,以少量常服最为适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中医药
- 口腔扁平苔癣的中医治疗 口腔扁平苔藓的中医治疗方法
- 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
- 48岁阿姨再高考考上大学学中医
- 感染新冠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
- 口腔苔藓中医治疗方法 口腔扁平苔藓中医叫什么病
- 哪家医院中医好 哪个医院看中医好
- 膏方机中药浓缩设备 浓缩膏方机器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总院地址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招生官网
- 甲状腺4a中医能治好吗 甲状腺4a用中医怎么治疗
- 佛山中医骨科 佛山中医骨科简介
- 老中医的快乐生活 老中医的故事免费阅读
- 昆明中医胃肠医院 昆明中医胃肠医院怎么样
- 甲骨文的发现与哪两味中药有关 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了什么_
- 90后冒充老中医卖壮阳药赚900万 36名假中医卖壮阳药
- 甲亢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