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养生的理论体系

中医 2017-05-12 06:28老中医www.xiang120.com
春秋战国往后,随着先秦诸子云起、百家争鸣的时代到来,先哲们对宇宙、自然、生命的各种现象和变化规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中医养生的理论也逐渐形成,特别是《黄帝内经》系统地了前人的成就,归纳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中医养生理论体系。

春秋战国往后,随着先秦诸子云起、百家争鸣的时代到来,先哲们对宇宙、自然、生命的各种现象和变化规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的理论也逐渐形成,特别是《内经》系统地了前人的成就,归纳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1、易经

伏羲画八卦图,文王推演六十四卦变化,孔子做《易传》,三位圣者共同成就《易经》。“易”字上日下月,代表着“一阴一阳之谓道”,有变易、不易和简易等多重含义,其核心即是以阴、阳来阐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如天体运转、地壳变迁、四时寒暑、昼夜晨昏更替等。《易经》着眼于宇宙天地,立足于人类自身探讨生命的奥秘。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学说、天人相应学说等,即源于易理。养生学中,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未病先防等原则,亦源于易理。

2、道家

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代表,认为精、气、神是人体最重要的本源,必须重点养护。崇尚自然,创立了静态养生与顺乎自然的养生法。如《道德经》、《庄子》中提倡的“无为”、“虚静、“少私寡欲”、“贵柔、“返璞归真”的养生观。又如《庄子?刻意篇》中记载着“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模仿自然界动物活动的导引方法。《老子》还提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点,成为《内经》“治未病”思想的雏形。,服食金石和房中术养生法的兴起也与道家思想有关。

3、儒家

以孔孟为代表,数千年来对我国的政治、文化以及医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推崇“中庸之道”、养生提倡“和而不流”、“中立不倚”,既毋太过,亦毋不及。如《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人的修身养性当努力达到“中和”的境界,才能产生“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效果。后世医家、养生家基于“以和为贵”的思想基础,对养生学中的中和观点多有引用和阐发,如《养性延命录》说“能中和者必久寿。”,儒学之养生还强调清心寡欲,养“浩然正气”,合理作息、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如孔子曾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己取也。夫寝处不适,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4、管子、杂家

《管子》认可老子关于“道”是宇宙本原的思想,但提出“道”即“精气”的观点。认为“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主张存精以养生,“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管子?内业》)。

5、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及“养生”一词,如“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在中医养生史上,《内经》的成书是一个里程碑,它完善了体系,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内经》根据脏腑盛衰及阴阳气血的变化,讨论人类生命的自然过程,研究人体的衰老机制,并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养生原则及养生方法。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